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当代世界 >> 正文
新加坡贸易便利化的创新实践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文馨     2025-08-22 08:26
字体:

  新加坡地处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国家总人口约600万,但7小时飞行半径可覆盖亚洲28亿人口市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世界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作为一个深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小型开放经济体,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逐步形成了贸易便利化优势,使其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外贸总额是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设有11个自由贸易区,签署30份自贸协定,在全球20个国家(地区)设有30余个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代表处,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贸易选择。新加坡港与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形成200多条航线网络,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其全球领先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持续迭代,电子贸易通关系统Trade Net与互联贸易平台(NTP)等数字化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广泛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新加坡凭借优秀的制度设计和高效的管理,将区位优势发挥到极致,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深化政策支持完善贸易投资环境。新加坡进口商品中,应税货物仅包括石油、酒类、烟类和机动车辆等4大类商品,除此之外的所有商品均为非应税货物,仅需缴纳消费税,无需征收国内货物税和关税。新加坡外资准入政策宽松,对外资无一般性要求或义务,绝大多数产业领域对外资的股权比例等无限制性措施,仅对少数的行业出于安全风险、市场风险管控的原因实施管制,包括银行和金融服务、保险、电信、广播、报纸等,对这些行业的投资需取得政府批准,特定法律也可能对其设置外国股权限制、特殊许可或其他要求。同时对外资企业实行无差别国民待遇,境内实行统一的财税优惠政策,外汇进出自由,如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于2001年6月启动全球贸易商计划,为符合要求的贸易收入提供5%或10%的优惠公司税率,为期3——5年,该计划适用于以新加坡为基地从事国际贸易的任何公司。

  强化基建支撑推动港口高效发展。新加坡拥有亚洲先进的宽频互联网体系和通信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固定宽带下载速度常居世界首位,支持其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多行业发展。为改善海上作业的安全和效率,新加坡在2025年年中实现5G网络全面覆盖码头、锚地、航道和登船区。在优化港口网络覆盖的基础上,通过广泛采用自动导引运输车辆和远程操作式起重机,在自动化码头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在建的大士港预计204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进一步减少碳足迹,新加坡港务局试点让部分船舶使用生物燃料作为动力,利用更环保的集装箱驳船运输,同时积极部署电动和其他低碳替代燃料驱动的集装箱装卸设备,并和太平船务(PIL)于2024年完成首次低碳绿色货运试验。

  创新数字赋能提升贸易便利水平。新加坡是国际上最早应用电子网络系统实现贸易便利化的国家。早在1989年1月,新加坡政府就率先推出TradeNet,整合了进口、出口和转运文件处理程序,只需通过单一入口即可将一份申报单提交至多方监管机构,将电子版许可申请批准时间压缩至10分钟,开创“单一窗口”服务范式。如今TradeNet与NTP并行运行,实现新加坡海关与国内外其他贸易监管机构进行数据交换。2023年,新加坡突破了全球贸易数字化的界限,利用“电子可转让记录”完成了从新加坡运输液体化学品到泰国这一全球首宗“无纸张”跨境贸易。同年,中国——新加坡第一个贸易场景的全环节数字化实单试点顺利落地,实现中粮工业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向新加坡一丰公司集装箱出口的全环节电子单证线上流转和全程一站式实时追踪,出口单证处理效率提高80%,人工成本降低30%。

  拓展国际合作构建全球互联网络。新加坡沿袭英国法体系,形成了与国际规则相对接的高效、完备的法律法规。税收方面,目前已与约100个司法管辖区签署了避免双重税收协定、有限双重税收协定和信息交换安排,减轻企业在开展国际业务时的税收负担。同时积极构建多层级数字经济伙伴关系,2020年6月与智利、新西兰签署全球首份《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全球数字经济制度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本。随后5年间,与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欧盟等经济体相继签署数字经济协议或数字伙伴关系协定,形成覆盖亚太与欧洲的数字贸易圈。在国际商业争议解决方面,新加坡被公认为亚洲领先的仲裁中心。为持续发展法律服务业并扩大法律国际化和输出的范围,新加坡于2015年1月启动新加坡国际商事法庭(SICC),并由来自新加坡的专业商事法官以及来自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的国际法官组成仲裁庭。

  新加坡贸易便利化的创新实践核心在于将国家政策、基础建设、数字技术与国际互联有机结合,为全球提供了有益启示。

  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塑造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全球要素资源的关键,也是集聚全球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新加坡通过实施极简税制、高度开放的外资准入政策以及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借鉴其经验,需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坚持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保障国家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构建统一、透明的监管体系,并探索设计精准、高效、与国际接轨的激励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跨境运营合规成本,提升市场活力与吸引力。

  以智能化绿色化双轮驱动基建升级。先进、可靠、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的升级空间。新加坡持续投入建设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和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港口设施,并积极布局绿色港口,为巩固其航运枢纽地位提供了强大硬件保障。借鉴其经验,应前瞻性规划和持续投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万兆光网、算力互联网等,加速推动关键物流枢纽的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实现基建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智能+绿色”双轨赋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以全链数字化优化贸易流程规则。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正重塑贸易价值链各重要环节,贸易流程的优化升级既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突破口,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支点。新加坡从TradeNet首创“单一窗口”到全球首例无纸化跨境贸易,始终通过系统整合与规则突破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借鉴其经验,应强力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贸易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单一窗口”在监管、物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与试点,实现从“流程优化”迈向“价值创造”。

  以规则对接与平台构建拓展全球网络。全球化深入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将自身发展需求嵌入全球价值链,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新加坡通过技术标准先行以及模块化输出,将本国优势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构建起以自身为节点的国际合作生态。借鉴其经验,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将本国实践转化为国际规则提案,加强多双边区域经贸合作,加快商签高标准的数字和绿色领域国际经贸合作方案,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网络,提升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责编:田旭)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