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党史国史 >> 正文
“树梢杀手”武装直升机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简峤     2025-06-30 05:36
字体:

  在现代立体化战争体系里,武装直升机凭借独特的低空作战优势,成为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装备。它以摧毁地面装甲目标、压制敌方火力为核心任务,不但配备先进武器系统,还有一定装甲防护能力,可在复杂环境下实施精准打击,有“树梢杀手”之称。

  发展简史与类型划分

  武装直升机的技术发展,和人类对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探索紧密相关。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就尝试把机枪装在早期旋翼机上,不过因动力系统与操控技术受限,一直未能形成有效战斗力。直到二战结束,涡轮轴发动机的成熟运用与旋翼系统的重大突破,才真正为武装直升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0世纪50年代,贝尔H-13直升机加装机枪与火箭弹,开启了直升机的武装化进程。之后,在越南战争的丛林战场,专用武装直升机AH-1“眼镜蛇”凭借其流线型设计与强大的火力配置,承担起武装护航、火力压制等核心任务,改写了低空作战规则。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推动武装直升机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美国研发的AH-64“阿帕奇”,配备了毫米波雷达与“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具备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同时锁定16个目标的能力;苏联的米-24“雌鹿”则以独特的“飞行步兵战车”设计,既能搭载8名士兵突击,又能挂载反坦克导弹,展现出多用途作战的独特魅力。即便到了21世纪,这两种代表机型及其后续改进型,仍是许多国家的主力装备,活跃在多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

  从作战定位看,武装直升机可分成专用型与多用途型。专用型设计理念聚焦于装甲目标猎杀,装备先进火控雷达,能在较远距离外发现坦克目标,并引导反坦克导弹实施“发射后不管”打击;多用途型通过模块化设计,可快速在武装攻击与人员运输等模式间切换,能在多种任务场景中灵活应用。在结构形式上,单旋翼带尾桨布局是主流,该布局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双旋翼共轴布局(如卡-52“短吻鳄”)具有独特的同轴反转旋翼设计,使直升机在悬停时稳定性大幅提升,适合在狭窄地域执行精确打击;双旋翼纵列式(如CH-47“支奴干”)虽主要用于运输,但通过加装武器,也能执行武装护航等任务,其双旋翼布局使其拥有较大运载能力。

  核心武器装备

  除了航空机枪等轻武器,现代化的机炮系统有独特驱动设计,射速高,可在较远距离穿透一定厚度的装甲;火箭弹发射巢采用“即插即用”设计,部分火箭弹通过加装制导套件,打击精度显著提升。机炮系统以30毫米口径的M230链炮为代表,其独特的链条驱动设计使射速达到625发/分钟,可在1000米距离穿透20毫米装甲,有坦克装甲车辆“开罐器”之称。它可以发射多种类型的弹药,包括高爆弹、穿甲弹和曳光弹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坦克装甲车辆、工事等目标造成严重破坏。

  反坦克导弹作为武装直升机的核心武器,采用先进制导方式,具备在远距离外精确摧毁装甲目标的能力。例如“地狱火”导弹采用毫米波雷达与激光半主动双模制导,在伊拉克战争中创造了8公里外摧毁T-72坦克的纪录。有些武装直升机配备空对空导弹,是固定翼战斗机的空空导弹改进而来,这些导弹具有先进导引头,具备全向攻击能力,必要时可应对空中威胁。

  在武装直升机执行任务过程中,探测装备如同直升机的“眼睛”和“耳朵”,帮助直升机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及时发现、识别和跟踪目标。现代武装直升机配备的探测装备种类丰富且技术先进,主要包括光电探测系统、毫米波雷达和电子侦察设备。毫米波雷达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武装直升机探测装备中的关键力量。毫米波是指波长介于1——10毫米的电磁波,与微波和厘米波相比,毫米波具有波长短、频带宽的特点。由于波长短,毫米波雷达能够实现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精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度等信息,即使是体型微小、飞行灵活的无人机,毫米波雷达也能快速锁定其位置并进行持续跟踪。

  武装直升机战术优势体现在三维机动性上,其垂直起降与贴地飞行能力,让它能利用山谷、建筑物等地形掩护,在距地面较近的高度实施突袭,可对地面目标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形成强大的战场威慑。然而,这类装备也存在先天短板。其250——35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难以满足远程快速投送需求;在高原等特殊环境下,受发动机功率下降等因素影响,作战半径会大幅缩减。同时,因其飞行高度普遍较低,易成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目标,在一些战场上,相当比例的直升机损失都是由肩扛式防空导弹造成的。

  未来依旧承担重任

  步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转变,武装直升机朝着智能化、隐身化方向发展。虽有部分先进型号因预算等原因终止研发,但其采用的雷达吸波材料、内置武器舱等设计,为后续型号的隐身化改造积累了宝贵经验。现代武装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呈现模块化、信息化的特点,未来的型号将更加智能化、高速化、多用途。

  智能化领域,有的项目计划搭载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让直升机拥有自主识别战场威胁、规划最优攻击路线的能力;隐身技术突破将成关键,新型吸波材料与优化的机身设计,可大幅降低雷达反射面积。高速化发展方面,复合推进技术取得显著进展,西科斯基S-97直升机通过刚性旋翼与推进螺旋桨的结合,实现了482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在武器系统革新上,定向能武器的小型化研究已取得突破,有的国家计划在2030年前为武装直升机配备激光武器,实现对无人机、导弹等目标的硬杀伤。

  在现代联合作战体系中,武装直升机承担着多维度作战任务。除了传统的反装甲作战,在火力支援方面,其通过数据链系统,能实时接收地面部队坐标指引,迅速完成火力压制任务。在反潜作战中,加装磁异探测器与声呐浮标后,有些型号的武装直升机可在一定海域内执行巡逻任务,弥补专用舰载直升机数量的不足。电动推进技术的发展也为直升机的静音化作战提供了可能,有的电动直升机噪声水平较传统型号降低60%,有望开启特种作战的新篇章,有助于执行夜间渗透与人员撤离等任务。

  在反无人机领域,武装直升机的武器系统也在不断优化。航空机枪射速快、火力持续性强,适合打击近距离、低速飞行的无人机;小型空空导弹具备高精度和高机动性,可对中远距离的无人机实施精准打击;新型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武器,能以光速发射能量束,快速摧毁无人机,且成本低、弹药“无限”,是未来反无人机作战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外,电磁干扰设备可通过发射强电磁信号,干扰无人机的通信和导航系统,使其失控或坠毁。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