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党史国史 >> 正文
善于积小胜为大胜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周一     2025-08-25 06:28
字体: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把抗日战争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中国军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实力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局部的胜利都成为我方在全局天平上的砝码,积小胜为大胜,在胜利成果的不断累积之下,最终实现了强弱地位的互易和战争局势的扭转。

  一般来说,积小胜为大胜是弱者在面对强者时,求取胜利的不二法则。从表面上看,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武器装备、训练水平、民心向背、战争时机等等都有可能对战局走向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但是,从本质上讲,参战各方的综合实力才是决定胜败的根本原因,不管在外化形态上多么先进的战争,都要遵循强胜弱败的丛林法则。小到基本作战单元,大到国家或者政治集团,只要在战争开始之时处于实力对比的劣势,想要达成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决定性胜利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战争基本规律的徒劳妄想。只有通过不断积累胜势,以增强自身、削弱对手,在实现了综合实力强于对手的转变之后,才有可能扭转战局、取得胜利。

  对于强者而言,积小胜为大胜同样是一种符合战争自然逻辑,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战争是一种高层次的对抗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因其对交战各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杀伤性与破坏性,就有可能对广大人民,尤其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的基本生存权利产生难以估量的潜在威胁。基于这样的考虑,战争指导者必须坚持极为审慎的态度,抓细抓小、循序渐进,以抽丝剥茧般的细致与耐心拨开战争迷雾,从而率领人民群众跨过重重困难,踏上“胜利的坦途”。倘若犯了战争的“急性病”,总想和对手来一场决定国运的战略决战,就很容易被敌人抓住弱点、避实就虚,使原有的优势特长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轻则延缓战争进程、削弱胜利效果,重则受累于要害之伤、失去继续战斗的能力。

  从逻辑顺序上来看,积小胜为大胜,也是低层级战果向高层级战果转化的过程,以战役战术上的“小胜”为基础,以战略全局上的“大胜”为目标。历史地看,战争是具有比较明显的层级特点的,并且随着人们对战争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战争经验的不断丰富,其层次性的表现更为明显。比如原始社会的战争,通常起因简单、发展迅速,没有过多的运筹谋划,以最为简单的肢体对抗进行战斗。现代战争,不仅要有战略层面的政治考量,同时也要兼顾战役战术层面的排兵布阵、作战协同等内容,抓住从小胜到大胜的关键节点。

  从战略上来说,要善于把握全局特点,对诸如战争性质、人民利益等根本性问题要有理性分析和科学认识,并以高度的战略自信和极强的战略定力进行战争谋划和实践活动。就人而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要想成为战略层面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就要有扎实长久的基层调研和工作经历。毛泽东之所以能在民族危亡之时写出《论持久战》,成为指导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逐步走向胜利的基本方略,与他长期深入农村和军队调查研究,细致科学地总结归纳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着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战略设计不是空中楼阁、主观臆断,如果没有大量的事实依据做铺垫、打基础,很可能造成路径上的根本错误。此外,落实战略计划的信心和定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不管是作战部队还是人民群众,都欢迎成功而力避失败,对大胜的喜欢程度也远超过任何一次小胜,这从根本上说是人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本能追求,无可厚非且无法避免。而要实现由小胜向大胜的转化,关键在于对战争节奏恰到好处的把控和解读,让战争参与者明晰己方所处的地位和状态,增强对小胜的认同感、获得感,以思想共识启发行为自觉,推动战局朝着既定的战略方向发展。

  从战役战术上来说,要善于区分全局与局部、一般与特殊,在严格落实战略方针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成面,集聚起克敌制胜的磅礴伟力。简单来说,积小胜为大胜,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为了增强战争效益,减少战争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必须在量变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好“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内容。不管战争形态如何演变,物质上的实力都是衡量强弱的重要标准,每消灭一个敌人、摧毁敌军的一件装备,都会让自己的胜算多一分、让敌人的被动多一分。

  同时,也要抓住可能由小向大嬗变的关节,打好影响军民士气的正义之战、促进态势转变的节点之战、接近战斗顶点的意志之战、塑造开篇布势的开局之战、危及战争成果的收官之战等等,在关键局部上倾注战役乃至战略的力量,抓住要害以确保万无一失。比如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上甘岭战役,当若干小高地上的得失已经关乎战役全局、军心士气甚至是谈判进程的时候,从指挥谋划到保障力量,都从战略层面向战役战术的要点聚焦,抓住了积小胜为大胜的关键,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宝贵胜利。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