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党史国史 >> 正文
破冰船:极地地缘竞争的开路先锋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梅美     2025-09-01 07:24
字体:

  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进出冰冻水域的专用船舶。因特殊地理位置、全球气候变暖、极地航道逐渐开通等原因,极地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这种背景下,能在极地“来去自由”的破冰船逐渐成为极地地缘竞争的关键装备。

  基本原理与核心功能

  破冰船最早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北极因纽特人,他们将皮划艇进行强化以通过碎冰区,这被视作是破冰船的雏形。公元8至12世纪,维京人在冰岛地区发展出在帆船上增设木质护板、在船头配备金属楔板的技术,为后续破冰船发展奠定基础。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破冰船诞生于1864年,俄国发明家布利聂夫巧妙地将货轮“派洛特号”改装为世界上第一艘专业破冰船。他将船头的倾斜角度调整为15°——35°并且加固了钢制船体,同时增加了水舱以调节整船的重心。这种独特的“重力破冰法”使得船体能够冲上冰面,依靠自重来压碎冰层,奠定了现代破冰船的基础。随着工业革命后工业技术和产能的不断发展,破冰船从基本材料、动力系统、船体结构等方面持续迭代,成为人类走进极地的重要助力。

  破冰船的基本功能主要是破冰护航、科学考察和海上支援。世界上大多数的破冰船用于极地破冰和护航,以实现人类对极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也是破冰船诞生和发展的初衷。随着极地资源的价值不断被认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并且参与极地的科学考察研究,具有破冰功能的科学考察船纷纷下水,这些科考船自持力强,能抵御严寒,支持多种类型的海洋作业。此外,极地搜救、物资运输等海上支援任务也是破冰船的主要功能。搜救雷达和救生艇是多数破冰船的标准配置,一些大型破冰船甚至配备了直升机,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承担救援任务。由于可以自由出入其他船只无法进入的航道,破冰船可为在冰区作业的科考站、平台等运送各类补给物资。

  科技助力下的武装化

  随着极地地缘价值的不断放大,破冰船逐渐成为各国在极地开展竞争、展现实力的重要依托,其定位越发凸显国家安全属性,规模数量不断扩大。俄罗斯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队,加上常规动力船,共40余艘破冰船可承担为北极军事基地提供物资保障、开拓核潜艇冰下航道的任务。美国海岸警卫队将其破冰船定位为极地安全巡逻舰,拜登政府曾通过一项法案,承诺拿出8.16亿美元用于购买轻型和中型破冰船。加拿大海岸警卫队在今年也被授予了两艘极地破冰船建造合同,其中一艘重型极地破冰船将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能在高纬度地区执行任务。

  为了实现在地缘竞争和安全领域的运用,破冰船在性能上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动力上,1957年苏联建造的“列宁”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芬兰设计建造全球首艘LNG动力破冰船,将破冰船动力向绿色环保领域转向。柴油动力技术也在不断迭代,诸如耦合储能技术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等,确保常规动力破冰船能符合当前极地任务需要。船体结构同样不断创新,随着冲撞式和连续式两种破冰方法的发展,各国通过钢材研发、技术迭代相继解决了船体与冰面摩擦力大、在更厚的冰层中航行、双向破冰能力等问题。此外,诸如激光融冰技术、AI冰情预测等,从概念提出到实践运用的转化路径越来越短,为破冰船性能提升提供了更多的科技助力。

  随着极地地缘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之后北极局势趋于紧张,破冰船的军事化发展趋势明显。俄制23550型破冰巡逻舰配备76毫米AK-176MA通用自动火炮、便携式防空导弹和12.7毫米高射机枪,甚至具备携带“口径”巡航导弹的能力。美国计划为在建的破冰船搭载“宙斯盾”作战系统,依托这种先进的自动化指挥作战系统,该型破冰船可以为潜艇和其他水面舰艇作战提供支撑。挪威海岸警卫队凭借6300吨的“斯瓦尔巴群岛”级武装破冰船,长期出没于极地相关海域。加拿大的“哈利·德沃夫”级极地海岸巡逻舰虽然只配备了MK-38型25毫米机关炮和12.7毫米机枪,但也配备了集成战斗信息控制系统CMS330.

  未来发展趋势

  破冰船已从单纯的科考和航运工具,转变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功能集成平台。未来,破冰船的发展势必与极地地缘竞争深度捆绑,功能上不断突破科考、伴航、支援等常规任务,逐步向安全巡逻、作战支援、低敏感度对抗方向发展。

  无人化和智能化是重要发展趋势。随着无人技术发展,破冰船将搭载更多无人机、无人船以及水下自主机器人等最新高科技装备,形成全方位的极地探测网络。船载的无人机可以从空中俯瞰广阔的海域,实时传回大气、海冰等数据;无人船则能够深入传统船只难以抵达的区域,提供更为全面的海洋信息;水下自主机器人更是在深海探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步揭开海洋深处的奥秘。AI技术等则会对破冰船进行智能化加持,AI动态自主航线规划与冰情预测系统将成为破冰船的核心技术。通过极地智能决策系统,数千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冰层厚度、洋流速度与气象数据,AI算法自动规划最优航线,甚至能预测未来48小时冰情变化。

  模块化实现多功能融合发展。模块化设计将提高破冰船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破冰船的基本设计思路。例如,破冰船的医疗舱可快速转换为指挥中心,满足科研、救援等多任务需求;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起重机、灭火等不同功能模块,且预留兼容运输、搜救、登陆等多任务模块的舱段。在极地资源竞争上,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渔业、矿产、水文等不同科研模块,实现全方位的极地探测和研究。未来,武器装备也将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按需搭载上船,实现破冰船的军民两用。一旦用于作战支援任务,医疗、转运、物资输送、装备维修等模块将使破冰船成为极地“后勤基地”。

  平台化使破冰船成为极地的安全中枢。破冰船因其在极地的极强自持力,比其他水面舰艇更适合作为极地的作战中枢和平台。未来可通过信息化集成,使破冰船成为极地信息网络中枢,不仅服务于自身任务,更能为整个极地作业集群提供强大的通信中继、数据处理与分发服务,形成韧性极强的极地信息网格。基于海量数据的极地态势感知成为可能,破冰船实时接收来自自身传感器、无人机、卫星等多维数据,从而生成覆盖陆、海、空、天的全域态势图。这些优势,使破冰船非常适宜作为极地多任务指挥平台,结合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极地范围内有人/无人装备进行指挥控制协同。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