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党史国史 >> 正文
“海空天眼”:舰载预警机的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浩源     2025-10-20 09:10
字体:

  舰载预警机是一种以航空母舰或其他舰艇为基地,主要用于舰艇编队防空预警并可指挥引导己方飞机作战的舰载机。它是一种高度集成先进技术、地位作用十分重要的空中高价值装备,是航母作战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海上作战力量强弱的标志性兵力。

  重塑自身海空作战角色

  舰载预警机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海军为应对日本低空鱼雷轰炸机的威胁,于1943年启动“卡迪拉克”计划,在飞机上安装一种监视雷达,以便及早发现来袭的低空飞机和海面军舰。1944年,一架TBM-3“复仇者”舰载轰炸机拆除机上的武器系统,安装上一部经过改进的舰载搜索雷达,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舰载预警机——“TBM-3W”。雷达电磁波沿直线传播,通常会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导致探测距离受限,因此,雷达通常会架设在高山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将雷达搬上飞机,也是当时海上探测预警手段的一大创新和进步。

  舰载预警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其“站得高、看得远”的空中探测优势,早期发现来自海上的各种威胁目标,并适时发出威胁警报,为相关兵力及时有效介入提供强有力的防空预警及引导支持,确保航母编队的海上安全。长期以来,舰载预警机一直是航母编队防空作战的核心,是任务特殊、责任重大的海空作战平台。

  在新一轮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以联合作战思想为指导、在全域“排兵布阵”已成为当前军事谋划的主流思维。“联合全域”“分布式作战”“杀伤网”等前沿性新作战概念层出不穷,并为此积极做兵力运用方面的准备。总起来看,这些作战概念强调的核心内容是倡导放弃过去单一兵种的“单打独斗”式作战,主张作战平台“去中心化”,强调整合陆、海、空等各域作战资源,通过跨域联动,实施“无缝融合”的联合作战。

  同时,受高隐身、高超声速空中武器的大量出现及电子战白热化等影响,未来海上防空作战形势也变得更趋严峻和复杂,航母编队海上活动面临的威胁正在加大。在空中预警方面,仅靠舰载预警机等少量的防空探测力量已显得有些单薄,其作战运用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未来海战中,为更好地发挥舰载预警机的作用,需要动员跨军种兵力、海上有人/无人舰艇、天基卫星等一切力量,构筑多层次、多维度的海上预警网。在探测预警、指挥控制装备运用方面,强调通过先进的任务规划系统实现海量、异构、多源战场数据的快速处理、清洗与融合,提供更有效的空中、地面、海面目标侦察、识别支持。

  做智能化建设的“排头兵”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智能化战争的雏形开始显现,传统的海战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海上对抗拼争的主“阵位”正由过去夺取“制电磁权”“制信息权”向“制智权”推进延伸。“制智权”已成为主宰未来海战胜负的新“制高点”,并由此确立未来新的海战制胜逻辑关系。掌握海上“制智权”,可以实现“先敌认知、先敌攻击、先敌击中”,从而牢牢掌握海上“制胜权”。海上“制智权”主要包括两个核心层面:一是对海上战场态势的认知层面,主要包括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感知、理解、研判、推理、结论等环节;二是对海战场实施有效指挥控制层面,主要是通过智能控制技术,有效实现对海战场资源的调配和指挥。

  作为重要的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力量,舰载预警机担负着“先敌认知”、创造“单向透明战场”的重任,也是实现“先敌攻击”、确保“先敌击中”的核心装备。智能化是检验其未来作战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也是彰显其未来地位的核心竞争力,更关系到海上兵力的安全及作战的胜负。因此,舰载预警机是目前迫切需要“以智赋能”的重点装备和优先装备。

  近年来,一些军事大国重视舰载预警机的智能化建设,将包括舰载预警机在内的海上力量智能化转型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课题和努力方向。同时,不断为舰载预警机探测控制装备进行人工智能提升改造,大力研发和运用智能化多模态数据采集技术、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增强数据处理和算法能力,舰载预警机智能化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目前,舰载预警机通过AI智能分析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全域低空态势可视化,通过数字化航电系统实现战场态势实时标注和秒级响应。舰载预警机搭载的先进雷达系统可实现全天候、全域监控,通过智能模块整合多源侦察数据(语音、视频、图片等),构建实时数字化战场环境,辅助指挥员快速掌握敌我态势。

  向无人化演进

  无人作战平台已经进入海战场,无人化作战已从技术变革、装备变革进入实战变革的新阶段。随着大量无人作战系统的运用及相关技术的推动,未来战争将呈现无人化对抗的特点。随着智能化装备的迭代升级和空中无人操控技术的持续发展,舰载机无人化已成为各国海军装备发展的重点方向,舰载预警机实现无人化操控也是必由之路。

  舰载预警机通常是在高危机环境下、全天候执行作战任务,是敌方重点攻击目标。相对于有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具有明显的运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制造和使用成本更低。无人机无需配备复杂的飞行生命支持系统,材料使用也更为经济,体积小,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更无需为培训飞行员支付高额费用。二是飞行更灵活。起降限制小,能适应各种恶劣条件下的飞行,可执行长时间、高强度的飞行任务,而无需考虑飞行员的疲劳和生理限制,可满足灵活执行各种任务的需求。三是可实现“零伤亡”。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员伤亡是交战方付出的最大作战成本,这也是各国积极追求“零伤亡”的根本原因。

  现代无人机技术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也为舰载预警机未来的无人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无人机的航程、载荷、速度等各项飞行性能指标已有飞跃式进步,无人机由最初的“靶机”发展到目前的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实打实”的空中力量。目前,已经有发达国家的航母搭载越来越多的无人舰载机,为此设立首个无人机作战控制中心,并将无人舰载预警机的研发和运用列入未来发展计划。在军工领域,国外已经有企业以MQ-9B 无人机为“蓝本”,联合研制无人舰载预警机。

  经过多年发展,舰载预警机已发展为重要的海空探测预警、指挥控制平台,是未来夺取海上“制智权”的“核心节点”。展望未来,舰载预警机将会以更远、更高、更强的新姿态和新作为改变未来海空战场面貌。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