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曾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在其与中国学者王宁合著的《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中,科斯根据多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跟踪观察和深刻思考,向世界读者展现了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道路,指出“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是一个非凡动人的故事”。 “一次新的长征”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就迅速且平稳地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出乎了国内外许多观察者的预料。科斯在书中试图“详细追述带来这一结果的一系列事件和其中的来龙去脉”,探寻中国走上市场经济道路的内在逻辑与运行机理。他指出,“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最非凡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转型道路上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发展得更加强大。社会主义信仰和市场经济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是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拥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和务实的心态,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来都没想到放弃社会主义”。他还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告的目标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对于中国来说是第二次革命和一次新的长征。 科斯认为,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基本上白手起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不是许多西方学者认为的“大逆转”,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历史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延续性的革新。科斯进一步指出,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相比,中国改革的成功在于没有采用“大爆炸”改革策略同过去的制度“一刀两断”,而是采取了渐进式的温和做法,在合理评估其他制度优劣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科斯认为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改革风格,才造就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故事” 在《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的叙述中,中国的市场经济转型来自两种改革的合力推动。其中一种是政府主动推动和引导的改革,比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迅速开始的对农业的调整和对国营企业经营的改革措施等。而另一种是人民出于自发性而主动探索的改革尝试,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个体经济等。科斯给予了第二种改革很高的评价,指出这种民间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改革起到了改革先锋的作用,将市场力量和竞争动能引入到中国经济社会中,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和新的活力。科斯认为,如果无法正确认识中国改革中的这两种力量,我们就很难理解“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故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最伟大的故事”?科斯写道:“中国经济改革的故事是坚强的民营企业家的故事,是勇敢的零星社会实验的故事,也是谦逊又刚毅的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正是广大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才造就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无与伦比的制度创新能力,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健康与繁荣。 科斯通过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图景:上层的政治建筑实行鼓励创新的宽松性政策,支持各主体进行尝试,一边在实践中验证改革方法的可行性,一边为更大规模的改革实践提供新鲜经验。将自下而上的经验与自上而下的设计结合起来,是科斯提出的改革开放成功的“公式”。此外,他还关注到更大视域内中国地方竞争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指出了区域间的经济竞争“让试错学习的时间大大缩短,优秀的经济发展方式得以迅速扩散”。 “只有宽容和开放的文明才能持续地发展”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与思想、制度、法律的良性互动。在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解决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张力问题。科斯回溯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中的认识探索和理论创新,他提到,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解除了党员群众心中的疑虑与枷锁。针对西方学者往往将苏联与社会主义中国简单类比的思维,科斯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在意识形态与组织形式上都和苏联有着明显不同,“显然不是第二个苏联”。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顺理成章的时代创造。 值得一提的是,科斯在书中还特别阐释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与当代改革开放的内在关联,他指出,“不管给中国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快速经济转型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中华民族对于市场经济并不陌生,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生机勃勃的商业和市场体系,科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商业繁荣为现代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另一方面,他高度评价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指出“现在的西方社会也不是世界的掌控者”,人类的历史证明,“只有宽容和开放的文明才能持续地发展,享有不可限量的未来”。在这些所有优势条件和历史沉淀的支撑下,科斯预言,“一个开放、宽容、自信和创新的中国将会在不久的未来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惊奇”。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