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通过选择性叙事塑造国家身份一直在美国的内政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人对其国家的认知与其他人对美国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美国自身的国家传记中,不同时代的美国精英均把美国描述为所谓西方进步文明的继承者和新领袖。在美国国家叙事的框架下,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对美国的两种典型化认知:一种是将其视为自由之地,强调民主制度、社会多元与科技创新;另一种则将其视为霸权强权,强调其军事干涉、经济掠夺和文化扩张。两种印象、两个美国,这种认知上的割裂,恰恰源于美国的内在矛盾——它既是一个用理想主义叙事包装自己的政治实体,又是一个奉行现实主义战略的全球性力量;它曾以“门罗主义”展现出划界自守的孤立特性,又一贯存在按照自身意图对外干涉、改造世界的“传教士心态”与霸权逻辑。如何理解美国,是进行深刻学术认知与密切现实观察相结合的问题。 真正理解美国需要在历史与现实、理念与实践之间建立起辩证的分析框架,从而透过既有的叙事滤镜,触及一个更为复杂、真实的美国。由新华社组织编写的《帝国真相》《谎言帝国》《起底美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认识美国的窗口。这三本书由新华出版社推出,分别从历史、叙事、现实三个维度“祛魅”传统的美国国家叙事,引导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更加真实的美国。 要理解今日美国,需要回到它的历史源头,审视其国家叙事的深层逻辑。自独立建国以来,美国以所谓“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价值,构建起一套强大的理念体系和独特的国家身份。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我们很容易忽视其背后的复杂性。《帝国真相》揭示了美国的立国与霸权之路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由故事,而是与排斥和掠夺密切相连。从早期殖民时期和19世纪“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人等原住民的驱逐和掠夺,到依赖黑人奴隶劳动的南方种植园经济,再到对非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移民的排斥,美国每一步所谓“进步”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对弱势族群的压迫。这种历史痼疾仍深植于今天的美国社会,当前美国种族平等问题并没有因美国的发展而解决。《帝国真相》一书正是揭示了阴影中的美国现象,以一种更清醒、更辩证的视角,看待这个具有多重面相的国家。 美国何以能长期维系其国家形象?回答这一问题,要认识美国塑造国家形象的叙事根源。这也正是《谎言帝国》要揭示的内容:通过政治修辞、媒体传播、文化产业和学术研究等,美国构建了一套强大、精密且无孔不入的叙事体系来维系其国家认同与国际影响力。这一体系的核心并不仅仅是“美化”国家形象,更是将复杂的现实描述为简洁、正当化的故事,从而为其矛盾重重的国家制度和国际霸权行径提供合法性的叙事逻辑。例如,冷战时期,美国将自身描绘为所谓“自由世界”的捍卫者。这一叙事不仅增强了其国内社会的凝聚力,也为其对外政策提供了道德支撑。即便在当下,这种叙事逻辑依然延续。美国“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皆是以所谓“维护国家安全”或“保障自由竞争”为由,然而其背后往往包含产业保护与技术遏制的现实考量。这种叙事与现实的错位,在美国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它帮助美国维系了自身制度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它也造成国际社会在认知美国方面的困惑和反差。《谎言帝国》一书对美国叙事体系进行了学术性逆向拆解,揭示了其如何通过制造“信息茧房”、煽动对立、混淆视听等手法来运作叙事机器,而非简单地用“虚伪”或“真实”加以标签化。 如果说历史探源和叙事构建提供了理解美国的两个维度,那么《起底美国》则从现实层面揭开了美国的面纱。该书将焦点对准当下,对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球霸权行径进行了全景式的“起底”。例如书中指出,美国的对外行为往往遵循一种根植于“例外论”的逻辑,即自认为可以超越国际规则而不受约束。这种逻辑在近年来的国际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与此同时,美国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累积。2021年因选举斗争酿成的国会山骚乱、2025年因移民政策纷争而引发的洛杉矶骚乱,都是美国政治极化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反映了社会撕裂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制度运行面临的挑战。 当今的美国需要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去重新观察,这正是《帝国真相》《谎言帝国》《起底美国》三本书提供给我们的启示。这三本书引导我们从全面、综合、客观的角度去理解美国:美国既有其历史上进步的一面,也有难以回避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美国的重新发现和理解,不是为了强化对立,而是为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对霸权保持清醒的认识。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一个真实、全面、辩证的对美认识,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更是我们洞察国际风云、把握时代走向的必然要求。阅读这三本书也让我们认识到,理解美国,要把美国当成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一套制度来看待,深入其历史肌理、抓住本质要害,多维度解读美国。 (作者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