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读书治学 >> 正文
政党在引领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
——读习近平总书记《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慧娟     2025-09-26 07:25
字体:

  2023年3月15日,中国共产党同来自15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就“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任”这一命题开展对话,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作《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演讲,收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篇重要文献深刻阐述了政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各国政党引领和推动现代化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向世界展现了大党大国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

  为各国政党引领和推动现代化事业提供科学指引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处于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政党作为引领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何回答“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之问”,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

  对于政党如何推进现代化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点主张,指明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发展原则,阐释了政党应有的重要品质、格局胸怀和精神风貌,从方法论层面为各国政党提供科学指引。一是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二是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三是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对内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对外要携手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四是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坚持胸怀天下,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蛋糕”,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五是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把政党自身建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推进现代化进程引领方向、凝聚力量,始终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呼应好人民期盼。

  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大党担当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理念,全面阐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具体行动,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有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担当。

  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高度关联,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对世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动力、创造新机遇、开辟新空间。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推进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世界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和平安全、公平公正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大势,摒弃“国强必霸”的旧窠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用实际行动积极回应各国人民对国际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期盼。面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正确应对,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国际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实践证明,中国不断推进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大地的现代化,是赓续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与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汇聚文明力量

  在这个变乱交织的时代,各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同文明之间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献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真诚呼吁各国深入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表明,文明多姿多彩、发展道路多元多样,才是世界应有的样子。全球文明倡议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作为首要前提,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从而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

  不同文明虽然对于价值内涵的认识具有差异性,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全球文明倡议站在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立场上,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以宽广的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凝聚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为共建美好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全球文明倡议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强调文明赓续发展,主张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吸纳时代精华,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的重要动力。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时代背景下,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拓展合作渠道,推动各国在通往现代化和繁荣的道路上交流互鉴,有利于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为各国人民携手解决共同面对的时代难题、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汇聚共识和力量。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