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走进商场,我们会发现年轻消费者排队购买的往往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能够带来情感满足的商品和服务。从盲盒玩具到网红咖啡,从虚拟偶像到沉浸式体验,年轻人正在用消费行为重新定义市场的价值标准。 这种现象背后,是消费理念的深层变革。传统经济学认为,消费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消费者会基于效用最大化原则作出决策。但现实告诉我们,在物质丰裕时代,情感因素正在成为消费决策的重要变量。 青年消费群体的崛起正在成为这场消费变革的核心动力。随着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陆续步入社会,他们的消费行为和偏好正在重塑整个消费市场的格局。目前,我国Z世代人口规模已达2.8亿,这一群体不仅拥有可观的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展现出了新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模式。青年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消费数额上,更体现在其消费行为的结构性特征上。他们更倾向于为情感体验买单,而非单纯追求产品的实用功能。这种消费模式的转变正在推动整个消费结构从传统的商品消费为主导向商品与服务消费并重的方向转型。 中国青年消费群体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物质生活相对丰裕,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塑造了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消费习惯,其消费行为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化、社交化和个性化特征。以近年火爆的盲盒经济为例,一些潮玩品牌通过精准把握年轻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创造了惊人的销售业绩。拉布布的爆火乃至全球的供不应求,生动展现了中国青年消费群体的市场影响力。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往往受到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的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购物体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消费文化传播机制。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青年消费行为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浓厚的情绪消费色彩。与传统消费行为相比,现代青年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基础。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越来越需要寻找情感寄托和心理慰藉。一些消费品设计的萌趣形象、夸张表情和隐藏款机制,精准地击中了年轻人的收集欲、惊喜感和社交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可爱形象能够有效激活大脑的愉悦中枢,产生情绪安抚作用。当代青年将这类消费视为缓解压力、获得即时快乐的重要方式。同时,这类消费还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收藏、参与线上线下活动,年轻人构建了自己的社交圈层和身份认同。这种情绪驱动的消费模式正在重塑整个消费市场的运行逻辑。 深入观察青年消费市场的最新动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重要趋势正在形成:他们表面购买的是潮玩商品,实际消费的是商品背后的文化认同,即数字文化新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崛起预示着当代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型。这种转型的核心是从单纯的商品消费向商品与服务消费并重的模式转变。在这些数字原住民的推动下,虚拟商品、数字内容和线上服务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皮肤、虚拟偶像、数字藏品等新型消费形式的爆发式增长,充分展现了这一趋势。同时,线上线下融合的体验型服务消费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很多二次元企业,不仅销售盲盒产品,更通过主题展览、IP联名活动等增值服务创造全方位消费体验。这种消费结构的转型并非偶然,而是数字经济时代青年成为消费主力军、消费模式升级的必然结果。 当前消费结构的转型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基础。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层次随之提升,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转向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型消费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路径。青年消费群体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天然地适应并推动了这种转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型不仅仅是消费形式的改变,更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它要求企业重新思考价值创造的方式,从单纯提供产品转向构建完整的消费生态。未来成功的商业模式必然是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情感需求、提供全方位体验服务的企业。 从宏观层面来看,消费结构转型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演变。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提升,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青年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恰恰顺应了这一战略方向,其消费偏好正在引领整个市场向高质量、多元化方向发展。可以预见,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商品与服务并重的消费结构将成为主流,这将深刻影响未来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消费的兴起既带来机遇也暗含挑战。一方面,它推动了消费升级和产业创新;另一方面,也可能助长非理性消费行为。部分年轻人陷入“为买而买”的怪圈,通过不断消费来填补情感空虚,这种现象值得警惕。从长远来看,健康的消费市场应该在满足情感需求与保持理性消费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企业而言,需要从简单的情绪刺激转向更深层次的价值创造;对消费者而言,则需要培养更成熟的消费观念。只有当情绪消费建立在真实的情感联结和价值认同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双赢。 理解年轻消费群体的行为特点,把握情绪消费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消费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将成为人文经济学值得关注的现象。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创新与青年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特聘教授)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