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经济社会 >> 正文
让低空市场业态“高飞”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萍     2025-08-27 06:40
字体: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推动下,低空经济产业迅速发展,低空市场业态不断丰富,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快速壮大。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市场业态是依托低空空域资源,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以无人机集群控制、氢能源动力等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商业服务形态,涵盖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多个领域。与传统消费业态相比,低空市场业态以技术融合性、场景创新性和需求适配性为基本特征,在完善消费供给体系、畅通经济循环、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低空市场业态在多个领域构建起系统化的商业服务体系。在生产性服务领域,低空智慧物流以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为基础,通过空中路径优化实现物资运输的空间重组,为制造业供应链与城乡物流体系提供了立体化的解决方案。低空精准农业借助遥感监测与智能喷施技术,把数字化服务嵌入农业生产全流程,形成覆盖大规模农田的智慧化服务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而工业巡检服务则通过搭载传感器的航空器,对能源管网、交通基础设施等进行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构建起实时化、可视化的故障预警体系,实现工业运维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模式转变。

  在生活性消费领域,低空文旅体验通过“科技+文化”的沉浸式融合方式,打造集“空中观光、数字演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场景,把物理空间的游览体验升级为多感官交互的文化消费形态。城市空中交通以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载体,在城市立体空间中开辟新型通勤廊道,通过动态运力调度与差异化服务设计,建立与地面交通互补的个性化出行体系,为都市圈通勤网络提供了时空压缩的解决方案。即时零售配送依托低空飞行器的快速响应能力,突破地面交通限制,形成“分钟级达”的空中配送网络,催生了“即时需求——即时满足”的新型消费模式。

  在公共服务领域,应急救援服务借助大载荷航空器与智能投送技术,打造覆盖偏远地区与灾害现场的空中运输通道,使传统交通难以抵达的区域具备应急保障能力。生态监测服务采用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航空器,对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进行大面积、高频次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了精准化的决策支撑。城市管理服务则依托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手段,实现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城市要素的动态监管,推动城市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这些新兴的低空市场业态通过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不仅拓展了商业服务的边界,而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低空市场业态培育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例如,低空空域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足,商业飞行审批需跨多个部门,市场准入标准尚未完善,部分新业态面临合规性风险;部分业态商业模式成熟度不足,盈利模式尚不成熟;技术与要素支撑体系薄弱,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设备成本较高;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难以满足规模化运营需求等。

  进一步培育低空市场业态,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推进空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得临时空域使用权,建立跨部门协同的空域管理委员会,逐步提高重点区域低空空域开放率。在特定区域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业态给予简化审批或优先支持,如鼓励自贸试验区等重点区域试点探索建立“业态创新白名单”制度。聚焦物流、文旅、交通等细分领域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提供精准支持。二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氢能源动力、飞行控制等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建设,降低设备成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起降点等纳入新基建范畴,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多元化模式。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出台涵盖飞行器适航、通信协议等多个领域的行业标准,推动技术与市场深度融合。三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鼓励企业拓展“技术+运营+服务”一体化模式形成示范效应。创新消费场景和模式,开展低空经济体验周活动,建设沉浸式体验馆,推广“空中通勤套餐”等新型消费模式。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商业模式创新,加速新业态商业化进程,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四是完善监管体系。构建基于5G和卫星通信的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对低空空域的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提升监管效率。探索建立适应低空新业态特点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在特定区域或场景开展监管试点。强化安全标准建设,明确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边界,建立全行业信用档案,为业态健康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低空市场业态作为新型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为研究消费升级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在实践层面发展低空市场业态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掘和释放消费潜力,通过空中服务网络拓展消费边界,为提振消费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未来,随着技术持续创新、政策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逐步构建,低空市场业态将向更加智能化、融合化、普惠化的方向发展,在扩大内需、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塑造新优势。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