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视频地址:解码中华文明 | 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DeepSeek-R1王炸登场,立即吸引全球关注, “祖冲之三号”又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从“扭秧歌”到跳梅花桩,人形机器人也频频出圈—— 这就是今日中国创新带来的“世界震撼”!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 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穿越千年风云,回顾人类历史, 中华文明在世界上长期都是创新界的扛把子。 从琳琅满目的古代黑科技,到现代高大上的航天、航海技术, 我们的创新基因始终在线,创新成果无所不包。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 中华民族是如何在全球创新的舞台上顽强奋进的。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很早就体现在商汤的“朋友圈”里。 他只发布了九个字,就收获转评点赞无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硬控中国人数千年, 这证明创新精神根植在中华先民的思想中。
有了这个铺垫,咱们先来看看国家制度的迭代—— 网友说,每次看着五花八门的充电口型号, 就会想到,但凡秦始皇活着,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脑洞大开的调侃背后, 是对“统一度量衡”这一制度创新的慷慨点赞。 没错!它加上书同文、车同轨,再配合“郡县制”, 就是对周朝分封制的创造性改革呀!
中国人的创新基因怎么会如此“根深蒂固”呢? 躺平行不行?当然不行! 要知道,古今中外, 文化发展就是这样:不创新就倒退! 只有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用积极的姿态去拥抱变化, 才能在时代浪潮中乘风直上。
其实中国人创新最珍贵的一面还是在于, 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 就拿咱们的国粹京剧来说, 尽管从徽班进京到今天已两百多岁高龄, 它也依然是创新不止的追风少年—— 你看!B站UP主用京剧唱腔演绎《哈利·波特》剧情, 专业演员上抖音教学,用短视频讲解京剧入门唱段。 当传统戏曲遇上了创新表达, 古老艺术就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光彩。
细数往昔,观照现实,创新与时俱进: 从中华先民栽培稻作, 到袁隆平突破水稻杂交技术,大幅提升粮食产量; 从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到“神舟”系列飞船发射,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 连神话中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嫦娥飞天, 都因科技飞速发展,有了现实翻版。
放眼当下,注目北京,创新继续生动上演: 曾经的“电子一条街”中关村靠着创新生态, 完成了从“中国硅谷”到“世界中关村”的华丽变身。 如今,这里汇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诞生了字节跳动等全球科技巨头, 培育着生物制造、量子计算、具身智能、6G等新兴产业。 中关村,不仅是北京创新地标, 还是一部活脱脱的“中国式创新”教科书。 原来,创新,从来都是生存的必答题, 是中国人血脉中的破局之力。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