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本网推荐 >> 正文
【理响中国】解码中华文明 | 以和为贵的民族底色——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     2025-11-02 19:22
字体:

视频地址:解码中华文明 | 以和为贵的民族底色——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这里是北京,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

2008年夏奥会上,活字印刷字盘变幻“和”字,

向世界传达古老民族的心声;

2022年冬奥会上,

烟花在空中打出“天下一家”的中英文字样,

雪花自穹顶飘落,凝聚起世界团结的祈愿。

中国用两次惊艳亮相告诉世界:

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

 

就拿我们都熟悉的万里长城来说,

它正是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不朽丰碑,

铭刻着在冲突中求融合、守安定的生存智慧。

只要稍稍回溯长城的历史,你就会发现,

这里既是守护家园与和平的盾牌,

也是茶马互市、民族往来的有力见证。

今天,在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如火如荼,

历史遗迹焕发光彩,文化内涵再被唤醒。

“和平”二字,不仅烙印在城墙中,

也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成为这个文明最鲜明的印记。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在历史上,中国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完全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定律。你说神不神?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郑和七下西洋,

不抢、不占、不殖民,

是真正的“和平之旅、友谊之船”。

这背后,是“以和为贵”“非攻尚同”的热望与构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四个全球倡议”,

为“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给出了中国方案。

中国还用自己的发展为人类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

到他国面临地震、海啸时的各种人道主义援助,

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修路修桥修高铁,

留下中国制造的美谈,

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全球朋友圈;

中国以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坚定决心,

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截至目前,中国派出维和官兵5万余人次,

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

蓝色头盔与五星红旗辉映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带来和平曙光。

在今年,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

更用生命托起异国溺水者,以超越国界的大爱,

诠释了“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和平真谛。

我们说到,我们做到。

 

当今时代,逆全球化趋势显现,局部地区战火纷飞。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今年9月3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在北京盛大举行。

天安门上空,

26架直升机列阵翱翔,勾勒“80”字样,

45个方队庄严前行,气势如虹,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激昂口号响彻云霄,

中国向世界发出坚定宣言: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用实力与信念共同捍卫!

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让和平的橄榄枝生发新芽。

 

“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

世界的愿望,也正是中国的梦想,

让我们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它、催发它,

和平的根系深扎文明的沃土,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而我们对于和平的理解与实践,

也将激荡出跨越山海的共鸣,震荡人类文明的夜空。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