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视频地址:解码中华文明 | 以和为贵的民族底色——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这里是北京,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 2008年夏奥会上,活字印刷字盘变幻“和”字, 向世界传达古老民族的心声; 2022年冬奥会上, 烟花在空中打出“天下一家”的中英文字样, 雪花自穹顶飘落,凝聚起世界团结的祈愿。 中国用两次惊艳亮相告诉世界: 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
就拿我们都熟悉的万里长城来说, 它正是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不朽丰碑, 铭刻着在冲突中求融合、守安定的生存智慧。 只要稍稍回溯长城的历史,你就会发现, 这里既是守护家园与和平的盾牌, 也是茶马互市、民族往来的有力见证。 今天,在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如火如荼, 历史遗迹焕发光彩,文化内涵再被唤醒。 “和平”二字,不仅烙印在城墙中, 也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成为这个文明最鲜明的印记。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在历史上,中国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完全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定律。你说神不神?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郑和七下西洋, 不抢、不占、不殖民, 是真正的“和平之旅、友谊之船”。 这背后,是“以和为贵”“非攻尚同”的热望与构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四个全球倡议”, 为“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给出了中国方案。 中国还用自己的发展为人类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 到他国面临地震、海啸时的各种人道主义援助, 从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修路修桥修高铁, 留下中国制造的美谈, 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全球朋友圈; 中国以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坚定决心, 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截至目前,中国派出维和官兵5万余人次, 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行动出兵国。 蓝色头盔与五星红旗辉映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带来和平曙光。 在今年,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 更用生命托起异国溺水者,以超越国界的大爱, 诠释了“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和平真谛。 我们说到,我们做到。
当今时代,逆全球化趋势显现,局部地区战火纷飞。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今年9月3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在北京盛大举行。 天安门上空, 26架直升机列阵翱翔,勾勒“80”字样, 45个方队庄严前行,气势如虹,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激昂口号响彻云霄, 中国向世界发出坚定宣言: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用实力与信念共同捍卫! 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让和平的橄榄枝生发新芽。
“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 世界的愿望,也正是中国的梦想, 让我们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它、催发它, 和平的根系深扎文明的沃土,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而我们对于和平的理解与实践, 也将激荡出跨越山海的共鸣,震荡人类文明的夜空。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