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聚焦推进实施重大发展战略、实现预期奋斗目标,培养造就了大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是把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提升干部素质能力,确保干部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使命新任务。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无比艰巨,时代背景严峻复杂、改革发展难题层出不穷,对干部各方面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突出问题导向,找准攻坚靶向,精准有效地为干部“补钙壮骨”“铸魂赋能”,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智力支撑和干部人才保障。
一、深入分析研判,找准担当作为之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实践证明,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唯有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扛起重任,发挥“头雁”作用,形成“雁阵效应”。当前,随着改革发展任务日益繁重,一些干部即使有成事之心,却无成事之能,跟不上形势,扛不了硬活,打不开局面,满足不了破解难题之需。为克服这一问题,提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组织部门必须致力破解“三为”问题。 一是干部“不会为”问题。古人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领导干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少数”,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事关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在推进改革发展进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过去我们没有遇到过、没有处理过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干部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现象。组织部门应紧紧抓好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干部更加注重学习、苦练内功,帮助他们练就“铁肩膀”“硬脊梁”,才能有效冲破思想禁锢、消除精神懈怠,使干部的能力素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因此,唯有紧跟时代所需,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才能有效提升干部“八项本领”“七种能力”,帮助干部解决“不会为”问题。 二是干部“不善为”问题。时代在前进,任务在更新,精神要提振,知识要迭代,本领要增强。然而,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特别是如何构建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进经济社会等层面的变革,一些干部在思想上还比较盲目、在措施上还比较保守,导致发展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产能冗余”等问题。发挥组织能动作用,帮助干部善为,才能使干部正确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而把握发展新机遇,推动本地传统产业“焕发新机”,而不是盲目求新、以新汰旧。总之,只有通过开展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帮助干部树立“老树可以发新芽”的理念,尽快掌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路径,才能高效引入优质资本、关键资源、先进技术、拔尖人才,向我集聚、为我所用,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课题。 三是干部“不敢为”问题。干部既要有思想、有见识,又要有敢于担当的魄力和底气,才能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导致部分干部有心“勇立潮头”,但又怕担责、怕犯错,遇到问题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因此,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敢于直面风险挑战,正确解决发展难题。 二、紧扣教育重点,赋予攻坚克难之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2023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必须紧扣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帮助干部破除存在的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以思想理念的新变化、发展思路的新拓展、工作方法的新突破,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条例》指出,党的理论教育重点要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党的创新理论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创新思维而形成的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坚持不懈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尽的工作之责。要加强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等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相结合、强党性和增本领相结合的方式,健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干部教育培训统筹机制,坚持不懈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向深入,教育引导干部既要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又要领会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着力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 二是坚持不懈夯实干部理想信念根基。我们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创造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靠的就是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因此,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时刻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牢牢挺起干事创业的精神脊梁。当前,面对改革发展压力,在多元价值观冲击下,有的党员干部思想不纯、信念动摇,缺乏实现使命任务的闯劲儿和拼劲儿;有的甚至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干部的个人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党性教育,只有帮助干部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思想上才能不蒙尘、行动上才能不跑偏。为此,必须突出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干部努力涵养党性这个最大的德,才能使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强大战略定力,做到以最大的确定性应对一切不确定性。 三是坚持不懈提升干部专业能力本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当前,我们正在推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对干部的知识结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既要具备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处理各类问题挑战的能力,又要具备领导各方面建设的专业素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标定履职能力培训内容,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提升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优化干部知识结构,完善干部知识体系,帮助干部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干部队伍。重点围绕绿色能源、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所需开展专题培训,坚持精准赋能,促进教育培训供需匹配,不断加强与干部岗位职责相匹配的通识教育培训,开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帮助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以新的产业发展认知和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素质能力跃升。 三、创新理念方法,提升成果转化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坚持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又要通过改革创造新的方法,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经验证明,唯有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统筹谋划、协同发力,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强化考核评估等,才能实施更加精准高效的教育培训,实现培训效果和干部满意度的双提升。 一是树牢“大干教”理念,构建一体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从优化整合资源着手,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上,整合优化课程、阵地、师资等培训资源,健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计划生成机制,合并同类培训项目,推动党员、干部、公务员、人才教育培训一体化,在计划制定、课程设计、学员选调等方面加强沟通衔接,在课程开发、师资培育、载体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纵向上,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带动作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办学、交流协作,建立各教学点位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统筹联动、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立体化构建“红色+绿色+特色”三色联动教学布局,即加强“红色”核心内容设计,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拓展“绿色”教学领域,着重开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的“绿色”教学内容的课程;丰富“特色”教学资源,深入挖掘本地体现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归纳总结,设立专项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学员的专业能力。抓实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是基础,将“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观念贯穿到师资培养全过程,拓宽师资队伍源头渠道,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选聘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人物等担任兼职教师,让实绩突出的施政者变成“干而论道”的讲课者,聘请客座教授或邀请外地专家,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多元化需求,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 二是开展“点单式”式培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实效为目标,抓住问题的“源头”,精准对接需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变“套餐式”培训为“点单式”培训,着力解决好“设计什么培训、培训什么内容、选调什么对象、达到什么效果”的问题,使干部教育培训供给精准匹配地方发展和干部成长所需。精细化搭建培训“供需链”,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科学精准找到多维需求“最大公约数”,梳理个性需求,发现共性问题,形成“需求清单”,努力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提升教育培训“适配度”,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特点和履职能力要求,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别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定制菜单”,实施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公务员、企业领导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年轻干部、基层干部“七项联动”模式,量身定制符合培训对象特点的培训项目,让干部教育培训更“对胃口”。推行“理论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影像教学”七位一体课程体系,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线,科学设定“短精专特”专业化培训项目,综合运用沉浸式教学等方式,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代入感和感染力,让干部教育培训更“有滋味”。 三是增强“刚性约束”,实现“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有效转变。效果检验是干部教育培训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干部教育培训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干部能否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实现成果转化。《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增强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好的干部教育培训不能只停留在“学”上,更要充分体现在“用”上,组织上要持续跟踪问效,真正让干部教育培训既“开花”又“结果”。强化考学述学评学,在培训过程中开展学员个人述学,通过交流研讨、提交学习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总结自身学习体会,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改进建议。学员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学员培训表现进行评价,实现学员和教师的双向互评。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成果,在推进工作中考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中进行实绩实效考核。强化“三考”结果运用,完善教学督导、培训考核、评价反馈等机制,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全面考核,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挂钩,促进干部教育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激励广大干部自觉主动转化培训成果,推动地方发展。 四是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干部网络培训平台更加智慧化。《规划》提出,要“推动网络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数字化水平”。健全网络课程体系,应在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基础上,根据网络教学特点和规律,改进授课方式,丰富呈现形式,规范课程标准,提升课程质量,严格审核程序,形成网络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电子档案,实现信息精准记录、标准化管理,为参训学员建立“一人一册”的电子档案,精准记录干部基本信息和年度培训完成情况,实现系统内数据互通,使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层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为科学精准制定下一步培训计划提供有益参考。用好培训记录、培训需求、参训表现等数据,绘制可量化、可评价的干部“学习图谱”,既为组织部门加强对调训对象的统筹安排和审核把关提供依据,也使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培训效果,从而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和课程体系。 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基础工程,是砥砺提振干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精气神的重要工程。只有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方法,强化跟踪问效,才能有效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版权声明】凡来源理论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理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