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生态文明
农业面源污染如何有效治理
加快农业全环节、全链条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7-09 08:06:00
全面加强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7-09 08:06:00
积极推进气象环境风控精准化
在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6-18 08:16:00
以环境社会治理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6-18 08:15:00
多方协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作用。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6-18 08:15:00
推动自然灾害与生态系统安全协同治理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已形成深度互馈的复杂系统。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5-28 07:46:00
完善生态综合补偿机制
生态综合补偿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制度创新,其本质是通过经济杠杆实现生态价值的市场化转化,重构区域间生态共治的利益联结纽带。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5-28 07:46:00
低碳产业链协同创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5-07 07:05:00
加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作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四大优先领域之一,为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质效提供了科学指引。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一种极易被忽视的绿色生产力。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5-07 07:05:00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是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长江经济带覆盖范围广、经济总量大,是我国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创新高地。其显著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水资源、广阔的地域和多样的矿产资源,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产业门类齐全、集聚效应显著,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和消...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5-07 07:04:00
统筹有机固废资源化与水土协同共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当前,我国有机固废循环转化虽取得进展,但仍面临资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高、污染控制难及治理模式碎片化等问题。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4-16 07:40:00
坚持目标导向 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长江十年禁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历史性工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前往长江上、中、下游调研,四次主持召开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作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4-16 07:39:00
数字化赋能农文旅融合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4-16 07:38:00
数字碳足迹削减: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
碳足迹作为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特别是碳排放影响的重要概念,对于实现绿色低碳持续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基础设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由此产生的数字碳足迹逐渐成为气候变化治理中的重要议题。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4-02 07:27:00
植树造林增厚“绿色家底”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2024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来源:学习时报 2025-04-02 07: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