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充分肯定“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广大特岗教师“扎根三尺讲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的情怀与担当,殷切希望大家“坚守教育初心,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118万名特岗教师的巨大鼓舞,也为新时代“特岗计划”的深化实施指明了方向。 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启动“特岗计划”。这一制度创新,既是国家精准破解乡村教育痛点的关键举措,更承载着促进教育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特岗计划”实施20年来,已累计选聘118万名高校毕业生,奔赴中西部22个省份、1000多个县的3万多所农村学校。这支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不仅有效补充了乡村学校的师资缺口,更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是补齐师资短板,实现“开齐课、开好课”的基础目标。“特岗计划”实施前,许多农村学校因缺乏专业教师,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形同虚设。为破解这一难题,“特岗计划”精准聚焦乡村教育短板,一方面集中补充了大量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乡村短缺学科教师,有效缓解了乡村学校因教师缺乏无法开齐开足相关课程的难题;另一方面显著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相关数据显示,乡村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由2006年的53.61%提高到2024年的98.7%,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更是达到71.1%,特岗教师成为学历提升的核心力量,从师资质量层面保障了“开好课”的目标落地。 二是优化教育生态,激活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年轻的特岗教师不仅带来了专业知识,更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创新活力。在黑龙江安达,2016届特岗教师李平自掏工资组建“村里的孩儿”音乐班,带孩子登上央视《星光大道》并夺得周冠军;在贵州威宁,年轻的特岗教师们为当地布依族孩子带来人生中的第一节音乐课、第一节科学实验课,还组建起首支健美操队。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更让乡村学校焕发生机,吸引更多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有效缓解了乡村学校“空心化”问题。 三是助力教育公平,架起“城乡均衡”的桥梁纽带。“特岗计划”通过定向输送优质师资,让农村孩子享有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在民族地区,特岗教师通过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帮助少数民族孩子拓宽视野、融入社会;在脱贫地区,特岗教师通过“一对一”帮扶,让贫困家庭孩子“不辍学、学得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的,特岗教师“展现了人民教师的情怀和担当”,这种担当不仅体现在教书育人上,更体现在对教育公平的坚守上,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尽管“特岗计划”成效显著,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留任稳定性不足、专业发展支撑薄弱、数字化素养待提升”等诸多困难。面向教育强国建设,需以问题为导向,从保障机制、培养体系、管理模式等方面持续优化,让特岗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 一是强化待遇保障与职业激励,破解“留不住”难题。待遇保障是特岗教师“扎根乡村”的关键。尽管中央财政近年来多次提高特岗教师补助标准,自2024年起,中、西部地区岗位年人均补助分别从3.52万元、3.82万元提升至3.88万元、4.18万元。但与城市教师相比,部分地区特岗教师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仍存在后顾之忧。建议进一步健全“待遇+发展”双重激励机制:一方面,推动特岗教师工资收入与当地公办教师“全面对标”,将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全额纳入财政保障,在偏远地区增设“乡村教师专项津贴”;另一方面,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明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者优先入编”,将特岗教师任教经历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是完善专业发展体系,破解“教不好”难题。特岗教师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乡村教学经验,专业发展需求迫切。当前,部分地区“岗前培训碎片化、职后支持薄弱化”,难以满足教师成长需求。建议构建“全周期”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岗前开展“订单式”培训,结合乡村学校实际,重点培训班级管理、留守儿童教育、本土文化融入等内容;岗中建立“师徒结对”机制,由县域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定期开展教研指导。同时,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支持特岗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参与课题研究,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此外,还需加强数字素养培训,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帮助特岗教师掌握远程教学、AI助学等技术,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 三是精准匹配供需与精细化管理,破解“用不好”难题。当前,部分地区仍存在“岗位设置与乡村需求脱节”“所教非所学”等问题。建议从“精准设岗、精细管理”两方面发力:一方面,结合学龄人口变化、乡村学校需求,科学制定招聘计划,重点补充音体美、心理健康、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避免“招非所需”;另一方面,建立全国特岗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师资配置、培训考核、留任发展等数据,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精准掌握教师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严格规范留任管理,确保服务期满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妥善安置”,避免人才流失。 (责编:田旭)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