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提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数字化水平,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需积极依托数智化技术,提升党校的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实现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路径。提升数智思维,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干部对数字技术的认知与运用能力,培养其以数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精准把握培训需求、科学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有效评估培训效果,让数字化元素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通过“智慧课堂+沉浸技术+翻转课堂+AI助教”融合,使党校培训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从“标准化教学”向“个性化学习”转型。依托云端平台,整合直播授课、在线研讨与案例模拟等功能,打破时空限制,使学员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满足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引入VR、AR、元宇宙等技术,为学员打造多维度、强互动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让知识从“静态存储”变为“动态生长”。翻转课堂重塑教学流程,引导学员课前带着问题入校、课堂进行思想碰撞、课后进行实践应用,实现由掌握知识向提升能力转化。AI数字助教的加入,更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大支撑。它能够实时解答学员疑问,根据学员的学习进度与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建议与辅导,实现了从“标准化教学”到“因材施教”的转变,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在党校的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构建全流程智能管理体系,提升培训效能。建立教学管理与资源调度系统,实现班次安排与师资配置的智能化优化。系统可依据教师授课时间、学员学习需求及教室资源等要素自动排课并精准调度,有效避免重复培训与资源浪费。构建“师资库——课程库——案例库”动态管理系统,依托实时更新机制确保优质资源的共享性与时效性,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查阅与使用渠道。搭建“训后跟踪”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评估干部学用转化效果,跟踪学员工作表现并量化培训成效,为后续培训工作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最终形成从培训规划到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链条。 构建科学化、智能化评价体系,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构建涵盖培训考核分数、岗位工作表现、满意度评价及实践成果转化的多维评估框架,通过量化指标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干部的学习成效与能力提升。在数据驱动层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干部学习行为、岗位履职数据等多源信息的深度挖掘,构建动态更新的干部“人才画像”,精准识别其能力短板与发展需求,进而实现智能反馈与个性化服务。开发“需求——资源”智能匹配系统,根据干部岗位特点与能力缺口,推荐适配课程资源,量身定制学习路径。通过持续的数据监测与优化,确保培训内容与干部实际需求高度契合,推动干部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全面提升培训效能。 用好数字工具。开发或引入论文查重工具,帮助教师快速检测论文的原创性,避免学术不端行为。搭建课题推荐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课题选择建议。根据当前的研究热点、政策导向、学术前沿等因素,为教师推荐相关的课题研究方向。开发或引入授课辅助软件,帮助教师制作PPT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提升教师备课、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与团队成员在线共同编辑课件,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作,提高备课效率。 搭建智慧教学平台,促进学用转化。在智慧教室等教学场所中,部署一体化大屏、录播系统、智能麦克风阵列、OCR识别设备等,实现语音、文字、PPT课件、肢体语言等多维度数据实时捕捉,完成多模态数据采集。生成个性化的知识图谱。学员培训结束后,将知识图谱转化为可交互的岗位工具包,助力学员快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培训中的所学、所思、所获应用于岗位工作中。 强化保障措施。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数智化建设。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数智化发展规划,明确技术标准、数据规范和安全要求等。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推动组织部门、党校、大数据局等数据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夯实数字基建,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升级校园网络、云计算平台等基础设施。加强数据安全防护,确保干部个人信息和培训数据安全可控。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数智素养。加强党校教师数字化培训,提高教师对数智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引进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人才,优化技术团队,培训供给更精准、教学方式更灵活、管理服务更高效、学用结合更紧密。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 (责编:郑继民)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