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干部数字化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升新路径,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蓄势赋能。 突出“新”,打造课程前沿新范式。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打造专业化、前瞻性培训体系,推动干部队伍紧跟时代步伐。一是引进高端资源。着力聚合顶尖师资,主动对接国内顶尖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组建涵盖高校学者、企业骨干的“AI 师资人才库”,目前已有清华大学和一些相关领域知名企业的30多名专家入库。二是创新课程设计。紧扣“思维破冰”,第一时间将人工智能纳入主体班次必修课,通过讲授前沿的技术热点,结合运用丰富的实例,引导学员破除技术恐慌,强化创新意识,探索“理论+实践”融合路径。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全市党校系统已开设“AI助力政务工作提质增效”“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应用实践”等专题课程18门。三是对标先进经验。坚持走出去学,市委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学,带队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专题考察人工智能发展;市委党校随后组织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市内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题班等5个班232人次赴杭州开展异地培训,实地考察中国(杭州)算力小镇等代表性科创平台与智能制造基地,邀请技术专家面对面深度座谈,推动学员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 突出“全”,构建全员覆盖新体系。坚持分层分类、多措并举,建立“线上+线下”、校企联动的全覆盖培育机制,逐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成网”的培训格局。一是纵向贯通,层级全覆盖。构建“市——县——乡”三级穿透式培训网络,线下通过举办泉州市各级干部“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采取“主课堂+分课堂+视频培训”模式,实现全市党员干部100%覆盖。线上依托东海干部学堂打造“云课堂”体系,创新“直播授课+点播回放”模式,推动学员掌握先进理念和经验。今年举办的2期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单期参训突破5万人次。二是横向联动,县域全渗透。指导13个县(市、区)立足区域特色定制人工智能培训方案,建立差异化培育矩阵。晋江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政务工作,开发公文智能处理、会议纪要自动生成等实战模块;德化、永春开设DeepSeek赋能政务服务专题班,系统设置“DeepSeek在政务领域的转型与应用”“AI赋能公文写作”等模块,推动人工智能应用与岗位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政务服务智能化升级;惠安聚焦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建设,开展“AI+”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运用智能工具优化课程设计、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石狮聚焦青年企业家的需求,开设“商业AI应用研习社”,解析智能制造、精准营销等多个产业应用场景。三是立体协同,资源全整合。通过借力高校智库,共享实践基地,探索构建人工智能培训“生态圈”,优化培训大格局。目前,已引入“北大公开课”等平台,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库;联合多家企业建立多个人工智能应用教学实践点,组织学员参与智能工厂改造、智慧园区建设等实战项目。 突出“实”,贯通学用结合新路径。坚持实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培训与岗位需求深度融合,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性循环。一是强化场景应用。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虚拟场景构建优势,探索在桌面演练教学中引入突发事件重大舆情推演模拟,通过情景化、真实性的情景模拟,让学员处于真实的突发情况环境中,作出一系列的决策和部署,帮助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舆论舆情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推动成果转化。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调查研究功能,在组织学员开展市情调研时,围绕泉州民营经济等特色领域,探索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切入点,结合泉州实际撰写咨政报告,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实践方案。三是强化跟踪问效。基于“AI+教学”微信小程序,做好培训结束后的问卷调研工作,了解每位学员对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成效以及培训期间后勤保障、纪律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优势,形成针对每一位教师授课质量的改进型分析意见,为后续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案例支撑。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 (责编:郑继民)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