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学习时报·干部教育 >> 正文
聚焦基本培训筑牢基层党校主阵地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春雷     2025-10-17 09:21
字体:

  近年来,上海市杨浦区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坚守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以“系统规范筑基、教研咨联动提质、队伍建设赋能”为抓手,扎实推动基本培训落地落实,努力彰显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聚焦系统规范建设,筑牢基本培训工作根基。一是强化教学布局。以校内制定的《基本培训方案》为指导,构建“理论铸魂、实践赋能、作风砺行”三位一体的教学培训框架。在理论教学上,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用专题授课、经典诵读与分组研学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实践教学上,注重体验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并对接区委中心工作,组织学员深入基层社区、产业园区、民生项目现场开展走访调研,力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实际能力;在作风建设上,以《主体班学员党性锻炼手册》为载体,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等,将党性教育贯穿培训全过程,引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强化课程建设。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与干部成长“需求侧”,构建“分层+分类”课程矩阵,精准匹配培训需求。针对新录用干部,开设国情市情区情教育、群众工作方法等基础课程;面向中层干部,设置应急处突、攻坚克难等案例教学;聚焦领导干部,打造战略思维、决策部署相关课程。同时,建立“需求调研——课程开发——效果反馈”闭环机制,通过课前问卷、座谈访谈精准掌握培训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并将基层治理、创新发展等区域重点工作转化为鲜活教学案例,使课程既接“理论天线”,又连“实践地气”。三是强化硬件保障。坚持从“校内提质、校外拓展”两方面强化硬件支撑:一方面是校内阵地升级。启动“人民城市理念”培训基地建设,按照规范有序的标准,扎实推进校舍扩建工程;升级改造“人民城市理念”主题教室,充分挖掘吸收关于人民城市理念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开发系列专题课程。另一方面是校外资源联动。与区委组织部、社区党校形成“1+1+12”合作模式,将基层社区丰富的实践场景打造为可听、可看、可用的“移动课堂”,不断充实现场教学基地库,有效激活区域党校系统整体效能;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区域内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实现优秀师资共享、学员共学共研,进一步拓宽培训载体,提升培训能级。

  聚焦教研咨联动融合,推动基本培训提质增效。一是绘制课程图谱。紧扣时代要求与区域特质,着力构建兼具上海特质与杨浦辨识度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在课程创新上,聚焦时代命题与区域精神,重点开发“人民城市理念”解读等特色课程。在教学资源挖掘上,深耕杨浦本土富矿,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实践成果、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精心打磨一批案例教学素材。二是建立“四题机制”。探索建立部门出题、区委点题、党校研题、实践破题的“四题机制”,切实将干部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部门出题环节,主动对接职能部门,精准捕捉区域发展在产业升级、基层治理等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将部门工作中的“堵点”转化为党校科研的“靶点”;区委点题环节,由区委书记、区长等主要领导在报送的课题菜单中选定“重点”“焦点”问题作为“核心课题”;党校研题环节,充分发挥党校教师与学员的双重优势,对收集的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并形成决策咨询报告报送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实践破题环节,及时做好跟踪反馈,确保研究成果从“案头”走向“田间地头”,切实推动成果转化与落地见效。近两年,共形成30余篇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获副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3次,区委四套班子领导肯定性批示31次。三是运用“论坛”平台。以区委主办、党校承办的《杨浦论坛》为载体,开设“学习交流”“调研报告”等专栏,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成果从“课堂”走向“实践”,为区委把握发展大势、制定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真正实现培训成果向区域发展实效的转化。

  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基本培训人才支撑。一是健全机构设置。围绕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党史党建深度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三大核心领域,精准设置三个教研室,并制定相应的《学科发展规划》,有效推动课程体系更新、科研课题攻坚、教学资源整合等工作。同时,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名师带教”工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与服务;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完善“引进、培养、使用、关爱”四位一体的教师发展机制,全面提升师资专业素养与教学科研水平。二是加强正向激励。积极构建多维度正向激励体系,激发教师“我要干事”的内生动力。优化绩效方案,紧扣党校基本培训核心职能,将与培训质效直接相关的指标纳入考核,对聚焦区域发展实践、可用于案例教学的成果加大权重,引导教研人员围绕培训需求深耕业务。同时,建立教研咨一体化专项激励制度,对在“教学案例转化科研选题、科研成果丰富培训内容、咨询建议明确培训方向”方面表现突出的教研人员,给予专项奖励。三是注重校内外实践锻炼。坚持“校内练兵、校外取经”相结合,通过多维度实践锻炼,切实把师资优势转化为基本培训质效提升的核心动能。在校内能力锻炼中,聚焦教学能力与学术水平双提升,常态化开展系列赋能活动,组织年度教学大比武以赛促练、磨砺基本技能,开展“好课评选”树立标杆、引导互学互鉴,举办学术沙龙碰撞思想、深化专业认知。在校外实践锻炼中,立足服务区域发展大局,搭建实战锻炼平台,安排教师担任社区党校联络员,下沉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选派青年教师至相关委办局跟岗锻炼,熟悉工作流程;组织教师参与市委党校重点学科研究,借力高端资源拓宽视野、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高质量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上海市杨浦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编:郑继民)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