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学习时报·综合报道 >> 正文
活力老区 共富先行
—2025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成果综述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枫 阮春生     2025-08-06 08:58
字体:

 

  7月19日,2025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在浙江丽水举办,这是丽水连续第七次举办革命老区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活力老区、共富先行”,旨在深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继承发扬革命老区光荣传统,矢志不渝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老区人民共同富裕。

  2019年以来,丽水深入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启动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积极探索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构建资源普查—价值挖掘—多维转化的完整链条,以“红绿金”融合发展促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从精神传承到实践创新,从理论研讨到发展赋能,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扬践行不断走深走实,红色精神已深深融入丽水人民的血脉,化为砥砺奋进的精神动能和推动发展的实践之力,推动这座老区城市加速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地、秀山丽水活力城”。

  放眼全国革命老区,丽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中咨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窦皓表示,丽水是老区城市中名副其实的“民富”城市,因此丽水应担负起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带头人”的使命,这也是丽水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的新坐标。

  传承红色基因,锚定共富先行新目标 

  赓续红色血脉,只为凝聚前行力量。党领导浙西南人民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奋斗诗篇,培育形成了鲜明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延续和展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花朵,是新时代浙西南人民促进老区发展、实现共富先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丽水市委切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中央和省委领导下,把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结合起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为历史使命,探索了一条将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振兴之路,为全国革命老区的发展提供了丽水经验。

  在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主旨会议上,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说,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聚焦重大使命,共谋发展大计,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为此,他期望丽水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激发创新动能,在弘扬开放精神中拓展发展格局,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推进共同富裕,为革命老区注入时代活力,打造革命老区共富新典范。

  今年是我们党在浙西南大地播下革命火种98周年。回溯往昔,浙西南革命历史值得永远铭记。98年来,党团结带领丽水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历史昭示党始终是领导丽水革命夺取胜利的主心骨,是丽水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浙西南革命斗争留下的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处州儿女坚定信念、阔步前行。

  丽水市委书记吴舜泽在论坛主旨会议上表示,展望未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更须奋斗。丽水将坚定自觉扛起主战场责任担当,聚力赶超跨越,在现代化征程上展现新作为;聚力缩小“三大差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闯出新路子;聚力改革创新,继承发扬老区光荣传统,深化“红绿金”融合发展的变革实践,在推进老区“两个更好”上砥砺新担当,努力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积极探路。

  7月19日至20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共浙西南特委成立90周年座谈会在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举行。革命先辈后人,党史专家学者,先遣队、挺进师重要转战地代表,南方红军3年游击战争游击区代表及当地党员干部等1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汇聚强大动力。

  19日下午,嘉宾前往遂昌县王村口镇红军挺进师革命旧址群,重走红色足迹。从寄托着后人无尽追思的月光山公园(粟裕陵园),到见证挺进师八一誓师大会的旧址;从承载着革命先辈战斗历程记忆的刘英、粟裕纪念馆,到红军挺进师师部旧址,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处处革命旧址,无不诉说着当年的艰苦卓绝,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20日上午,在论坛研讨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社长何忠国、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于中海、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邓金松等结合详实史料和研究成果,回顾了挺进师领导浙西南人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程,阐述了挺进师的历史功绩与浙西南革命历史的时代内涵。他们认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挺进浙西南,开展革命斗争,战略策应红军主力长征,为浙江革命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时代,挺进师在浙西南的革命历史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引老区人民求是挺进、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没有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如今的幸福生活。当天,刘英、粟裕、叶飞3位革命先辈的后人也来到活动现场,深情讲述了先辈们在浙西南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事迹,表达了踏上这片红色土地的激动之情,并发出了由衷期望:“革命老区未来一定更加光明,老区人民生活一定更加幸福!”

  25年矢志跨越,信心百倍迈上奋斗新征程 

  在论坛期间,有一项活动备受嘉宾、专家和丽水市民关注,那就是在丽水摄影文化中心开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市25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践”活动。

  2000年7月19日,丽水这座年轻美丽的城市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应运而生,开启了波澜壮阔的跨越征途。全市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37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181亿元,近3年GDP占全省比重年均提高0.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均跻身全国地级市前40位,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6年居全省第一……

  秀山丽水活力城风华正茂。25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矢志跨越,在深化“两山”实践中跨越了传统工业化道路,打开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久久为功打好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逐梦共同富裕的新篇章;铺绘了从治理生态环境到建设美丽大花园,充分转化生态价值的绿色画卷,使丽水这座年轻的城市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25年矢志跨越,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闪耀着追梦人的荣光。此次活动以具体年代的重大活动、亮点工程、突出事件为切入点,安排了260多张图片和100多件实物,与每一位市民一起回顾过去的时光,见证丽水25年来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并设置多个互动打卡点,体现时代味、活力范、年轻态、时尚感、互动性,凸显“绿色发展标杆地、秀山丽水活力城”的城市形象。

  25年矢志跨越,辉煌成就让人由衷赞叹,深感欣慰。“这次回到家乡,我看到丽水有很多充满发展潜力的行业,木玩、电动车等产品在中东欧国家都很受欢迎。”塞尔维亚华人商业联合会会长郭晓说,随着丽水机场的通航,分布在世界各国的华侨不仅回家更加便利,丽水的好产品也能迎来更广大的发展平台。“接下来,自己特别希望参与到丽水的发展建设当中,发挥华侨的纽带作用,让丽水和中东欧国家有更多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在论坛主旨会议上,还发布了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25年创新实践案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侯万军逐一作了点评。

  25个案例来自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五大领域,紧紧围绕革命老区发展的核心命题与现实诉求,系统梳理了助力山区发展的关键环节,覆盖了从生态价值实现到高新产业培育等多领域改革。

  如何回应“三农”发展的现实需求?丽水通过打造“丽水山耕”等“山”字系区域公共品牌,提升生态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建设“共富工坊”,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这些举措环环相扣,构建起覆盖资源盘活、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全过程的共富实践场景。

  “我们关注丽水构建‘生态资源—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紧密连接机制的系列实践,它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更通畅高效。”李玉表示,通过这样的机制,丽水可以更高效地将独特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优质产品和特色产业,加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比如,丽水将‘菌物’这一生态元素与文化、旅游、科研产业协同推进,让生态价值在产业链的延伸中不断放大。”

  数据显示,丽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16年领跑全省,从2000年的3145元跃升至2024年的33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41缩小至1.87。

  25个创新实践案例中,“无中生有”培育特色半导体产业、书写革命老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奇迹,受到各界嘉宾和专家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丽水陆续培育引进92个半导体产业项目,2025年,丽水启动百亿级超高纯半导体靶材金属材料战略储备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项目,打造从矿石到终端靶材完整的钽材料生产制造产业链。

  侯万军在点评时说:“山区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打破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丽水没有被靠山吃山的惯性思维束缚,坚持创新引领带动产业升级,特别是从无到有搭建半导体全产业链,让一枚丽水芯链接全世界。我在丽水看到了革命老区的未来!”

  深化“红绿金”融合,为老区振兴探索新路子 

  “浙西南革命老区的精彩蝶变,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生动范例。”7月20日,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创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共浙西南特委成立90周年座谈会上,浙江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会长陈铁雄高度赞誉丽水革命老区的发展成就。

  在陈铁雄看来,丽水的探索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既守护了红色根脉,又激活了绿色家底。丽水深挖红色富矿,作出诸多实践探索,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治理生态到建设美丽大花园,从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到积极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丽水将“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绿色崛起态势强劲。

  “最令人欣喜的是‘红绿’交融催生‘金色’成果。”陈铁雄说,丽水积极推动红色资源联享、助农产品联销等,打造“共富营地”“共富基地”,协同推进三产融合,将“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老区共富的实质成效,让老区群众真切享受到发展红利。

  近年来,浙西南革命老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2个重点革命老区之一,省政府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丽水元素”屡次纳入国家、省级政策体系。“这意味着丽水正迎来黄金机遇期、发展期和收获期。”面对机遇,陈铁雄建议,未来要做好“深化、活化、转化”3篇文章,即深化活化红色资源,最终目的在于转化为发展动能。

  激活发展动能,丽水以愚公之志削峰填谷、劈山整地,为丽水“工业强市”战略开辟了新空间。在开放协同上,丽水将近50万侨胞资源转化为开放纽带,以侨为“桥”编织全球资源网络,近5年落地涉侨项目105个,总投资366亿元,从事国际贸易的丽水籍华侨华人超10万人,年贸易额达400亿美元,让“山区腹地”变身开放前沿,让“地瓜经济”藤蔓遍布全球。

  在论坛主旨会议上,中咨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窦皓专门作了主旨发言,为丽水推动红绿融合发展,特别是“十五五”期间担负起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带头人”提出真知灼见。他建议,迈向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推进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丰富精神生活富裕内涵,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为推动生态富裕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丽水示范”。

  在革命老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提高“精神共富”上,窦皓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顺应现代传播特点做好红色文化传承传播,实施“互联网+红色文化”专项行动;二是加强红文旅深度融合,将美丽大花园建设等工作与红文旅深度融合要求紧密衔接,实现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5A级景区等资源统筹规划,探索实施以文化为引领的跨区域发展战略。

  “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把握其发展阶段的规律,顺势而为,加快发展。”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委员、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专门就丽水高质量发展新跨越提出4个“牢牢把握”的原则、四方面的“具体建议”。

  四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牢牢把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开放合作关键路径,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他特别提到,丽水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上走在全国前列,但仍面临水经济、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细分领域存在价值实现路径单一、附加值不足等难点堵点。未来,应更加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多元化路径,将“生态最大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最大胜势”,这是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对于加快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窦皓认为,首先坚持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丽水发展各种高端要素;其次以绿色为本色,深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培育壮大山区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再次,以开放为路径,推动交通提档,拓展问海借力朋友圈;最后,要以共富为目标,突出富民增收,夯实共富底座。

  论坛期间,还专门举行了“投资来丽水共享红绿金”革命老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分享了丽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绿色经验”,并搭建促进时尚产业交流合作的“金色平台”,共同探讨如何让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中,丽水经开区交流分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做法。同时,还成立浙江省山区开发区“两山智库”,并发布浙江开发区绿色产业基金,基金重点投向半导体、新材料、智能科创等领域,总规模达260.63亿元。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正式加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联盟。

  扛起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老区人民共富先行的历史责任,产业是基础,项目是关键。主旨会议期间,专门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实现了场内签约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投资额达383.8亿元;场外签约项目83个,投资额405.29亿元。会议现场,还专门播放今年6—7月丽水企业开工、投产的视频,直观呈现了企业加速落地,革命老区产业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的火热发展态势。

  丽水全市上下把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强大动力转化为“丽水之干”的自觉行动,蹚出了一条以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鲜明特征的革命老区振兴之路,让“绿色发展标杆地、秀山丽水活力城”的城市品牌日益响亮。

  (责编:杨洋)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