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学习时报·综合报道 >> 正文
探索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卢雪艳     2025-08-27 08:56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0%。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谋发展、共建家园、共享成果,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成功获评“自治区2023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县”。

  经济共兴:产业联动激活“共富密码”。一是特色农业强链。创新罗汉果产业“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保险”六方联动模式,种植面积达8.5万亩,产量超8亿枚;深入推动“两茶两果+特色养殖”全产业链发展,成立龙胜百香果产业联盟,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二是文旅融合赋能。打造梯田旅游经济,推行“一田生五金”(股金、租金、奖金、薪金、现金)模式,整合2800亩梯田入股旅游公司,2024年龙脊梯田景区营收7389万元,带动9个村寨共同受益;创新“民族村寨+企业”的发展模式,中国长发科技馆围绕红瑶长发文化延伸产业链,系列洗发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通过产业联动与文旅赋能,龙胜各族自治县走上了经济共兴之路。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7.0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超过1.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达到4.3万元。

  文化共融:凝心聚力铸牢精神纽带。一是活态传承。以各民族的历史、传统、艺术、习俗等文化元素为内核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红瑶服饰、侗族草编等33类项目列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非遗”名录,有效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用好用活龙脊梯田、三鱼共首图腾、红军楼、审敌堂等历史文化遗存,用民族图腾、红色故事等符号传递深层文化意义;充分发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优势,通过举办“晒衣节”“长发节”等节庆活动,促进各民族大融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二是教育创新。建成广西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陈列馆,打造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公园、6个“同心文化广场”,有效搭建了各民族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打造“同心火塘”平台,利用村寨鼓楼、凉亭等公共区域,通过“火塘课堂”“火塘夜话”等活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高校共建“乡村振兴”专题教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社会共建:多元协同绘就和谐图景。一是治理主体多元整合,构建协同共治组织体系。县乡村组四级网格联动,128个村(社区)100%纳入网格化体系,县领导班子下沉多民族聚居地联系指导;创新“支部+网格”双轨运行机制,党员嵌入136个网格担任协调员。二是协同机制创新,民族智慧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火塘讲款”调解模式,围炉协商化解纠纷;构建“多语”接访和“寨老”矛盾调解机制,设立“寨老调解室”,发挥族规、语言、地缘优势助推化解矛盾纠纷;“双语宣传队”深入村寨宣讲政策法规,有效推动社会治理精准精细。三是共融平台搭建,创造各民族互嵌式治理场景。5个易地搬迁点纳入村居“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各民族双向就业、通婚自由、和谐融居,全县多民族家庭占比近80%。通过多元参与、协同治理,龙胜各族自治县获评2021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荣誉称号。

  成果共享:普惠均衡提升民生温度。龙胜各族自治县通过教育全域优质化、医疗社保全覆盖、生态价值转化,实现民生成果普惠共享。2024年全县在教育、医疗、社保支出占比近80%,农村收入增速超7%,环境质量多项指标达100%,彰显了民族地区均衡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近3年投入363亿元实施69项重点项目,建成龙城高速、教育园区、中医医院等民生工程;改造农村危房203户,建成6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024年民生支出占财政预算79.52%。二是教育医疗资源优质均衡。龙胜各族自治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成为广西首个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县域医共体覆盖全县,基本医保参保率100%,数字化接种门诊覆盖率100%。三是生态环境普惠共享。环境质量持续领先,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地表水及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生态价值转化,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仅生态旅游业就直接带动就业3万人,间接惠及10万人。

  龙胜各族自治县通过“经济共兴、文化共融、社会共建、成果共享”的生动实践,实现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责编:杨洋)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