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学习时报·综合报道 >> 正文
推进自贸港园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利波 王发民     2025-08-27 08:58
字体:

洋浦港

  园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园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增强园区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凝聚力,对于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信仰引领、利益联结、情感融合是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的三个关键。信仰引领为业务航向提供根本指引,利益联结是驱动实干的基本动能,情感融合是凝聚共识的深层黏合剂,三者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彼此赋能,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坚持信仰引领,确保园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战略深度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崇高而坚定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党历经风雨而不断焕发生机的力量源泉,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价值引领和精神驱动。海南自贸港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面对制度创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挑战。园区是多元思想交流碰撞、实践探索率先突破的前沿阵地,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潜在冲击和复杂考验。通过构建牢固的信仰引领纽带,将园区全体建设者,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意志和行动,高度统一于党的宏伟愿景和国家建设自贸港的壮阔蓝图之上,确保改革创新的每一步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园区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最紧要的政治任务。建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自贸港先锋讲堂”“云端党建”等多样化载体,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党员群众准确把握自贸港的战略定位、核心任务及历史使命。将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园区发展实际,通过专题研讨、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精准传达党中央决策部署,创新“党建+项目”工作模式,确保各项业务实践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推进。在信仰引领纽带的强力牵引下,园区党员干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意识显著增强,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制度创新突破、国际人才流动等关键领域持续聚焦发力。在重大项目攻坚、核心技术突破等关键业务领域,“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已成为一面面闪耀的旗帜,引领党员干部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自贸港重点园区先锋专项行动”,完善“园区党(工)委——综合党委——企业党工委”三级组织体系,推进园区党建联建共建,推行园区党建“四联”工作法,将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服务全过程,以“组织链”带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

  坚持利益联结,确保园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践力度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规律,并强调“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园区经济活力迸发、经营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协调好、平衡好、发展好各方的正当利益,实现园区整体发展与个体成长进步的良性互动,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现实基础与实践着力点。坚持利益联结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党组织置于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关键节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构筑起园区发展红利共创共享、个人成长、企业壮大与园区繁荣同频共振的制度化通道。

  园区党建工作深入践行这一思想,深刻洞察企业、人才、各类经营主体的核心关切与发展诉求。推动建立多层次、常态化的诉求表达、政策反馈与协同治理平台。设立“党员服务专员”“营商环境观察站”等机制,党组织主动深入一线收集、梳理和解决各类主体遇到的堵点痛点问题。定期组织高规格的政企恳谈会、行业联席会,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靶向,确保改革红利精准滴灌。通过“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骨干深入企业车间、项目工地一线,精准宣讲和解读自贸港优惠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应享尽享”。通过创新构建党建引导利益共享机制,建立科学的收益分配方式,让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主体获得合理回报,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形成“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开展“党员干部包联服务企业活动”,定期开展实地调研、召开恳谈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成功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情感融合,确保园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民生温度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情感认同作为凝聚组织向心力的核心纽带,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淀的精神财富,更是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这种建立在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基础上的情感连接,超越了简单的利益关系,形成了最为牢固的精神共同体。在复杂多元的园区,推动情感融合能够赋予看似冰冷的契约规则以温情脉脉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支撑。园区汇聚全球英才、中外企业和多元文化,需要以真挚的人文关怀和细致的服务保障为切入点。要将脚踏实地走好群众路线作为园区治理的根本工作方法,通过切实解决人才和员工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文化认同,助力个人成长,真正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转变,为党建与业务在深层次融合培育深厚的群众根基和情感认同。

  园区党组织聚焦于满足人才和居民的多元民生需求,积极营造具有归属感、自豪感的园区文化和共同体意识,为创新聚变凝聚了最为深厚的情感共鸣与文化驱动。设立24小时响应的“党群服务直通车”热线与高效便捷的线上服务平台,在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保障、住房安居等关乎人才安居乐业的“关键小事”上,构建全流程响应、高效率解决的闭环机制。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外籍人才安家适应、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困难职工生活慰问等个性化需求,传递组织关怀的温度。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共生,精心组织“自贸港·家国情”系列文化沙龙、青年人才联谊会、国际文化节等活动,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增强园区员工的文化认同感和家园归属感。情感融合的效应在园区治理协同中持续强化,尤其是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其强大凝聚力与动员力得以充分彰显。在应对强台风“摩羯”的重大考验中,园区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主动投身于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高效保障园区企业的核心运转和基本民生,将情感认同有效转化为应对挑战、共克时艰的实际战斗力。  

  (责编:杨洋)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