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学习时报·综合报道 >> 正文
扎根本土 服务地方 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     2025-10-08 09:35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多年来,丹东银行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扎根本土、服务地方,为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金融支撑,以生动实践诠释着金融工作政治性与人民性的深刻内涵。

  把稳政治方向之舵,让党旗在金融一线高高飘扬

  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丹东银行始终把政治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到经营发展的理念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地方大行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扎根一方热土、服务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2024年汛期,受鸭绿江上游洪水影响,丹东境内大量养殖网箱被冲毁,损失惨重。丹东银行信贷部第一时间派出员工卷着裤脚、蹚着泥水赶赴灾区现场,为企业减轻26.8万元贷款利息负担,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从“应急输血”到“长效赋能”的金融担当,是刻在丹东银行人基因里的必答题。长期以来,“从政治上看金融、从金融上抓落实”的工作方法,一直是丹东银行党委坚守金融业政治性的生动写照——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到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振兴的部署要求,每一项决策部署都被细化为信贷投放清单、风险防控要点和民生服务举措。

  坚持“党建领行”,持续筑牢丹东银行发展的“红色引擎”。丹东银行把“党建领行”摆在首位,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全行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统筹把握改革化险和振兴发展等各项工作,积极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部署安排,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切实将党建工作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银行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制定党委前置和党委“三重一大”讨论事项清单,清晰列出7个方面、39项必须经党委前置研究的决策内容,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不断摸索构建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差异化战略体系。“党委把方向、经营层抓落实”机制,让党的领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深度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支持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力争做支持丹东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耐心资本”。截至2025年6月末,丹东地区各项贷款余额380.78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投放39.21亿元。新增贷款投放中,制造业贷款投放14.18亿元,占丹东地区贷款投放的36.16%;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5.24亿元,占丹东地区贷款投放的13.36%。特别是近两年,丹东银行成立贸易金融部,大力支持服务贸易、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聚焦海洋、边境、腹地等开放合作方向,加大对东港海洋经济、加工制造经济、地方特色旅游行业等相关领域的信贷配套支持力度,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为丹东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对辽宁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守支农支小、服务实体制造业的战略定位,不断完善和优化普惠金融工作机制,更好满足群众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将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重点支持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等企业,精准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立足丹东、深耕县域,围绕东港草莓、梭子蟹,凤城柞蚕、增压器,宽甸蓝莓、江鱼等特色农产品、水产品和传统制造业,加大信贷投放,“一县一策”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三农”、养老、海洋经济、冰雪经济等重点领域,一以贯之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东港市一家农业发展公司2023年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种植园区,出现资金缺口。丹东银行以农业设施抵押方式,提供1000万元贷款支持,助力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丹东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金融活水持续滋润小微企业成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结合工作实际,丹东银行确定了“公司业务专业化,普惠业务批量化,零售业务场景化,结算业务特色化,经营管理精细化”的发展思路,在原有普惠金融部的基础上设立小额贷款中心,专职负责办理丹东区域内普惠、小微及个人贷款业务。同时,新设立了数字金融中心,大力推进业务转型,全面优化风险防控,加快推进不良清收,竭尽全力降本增效。

  以深化信贷结构改革为主线,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动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主动为推动新能源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持续完善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借助数字化转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深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丹东市集贤村一家食品加工公司拥有“具有定位摆放功能的食品加工装置”专利技术,却因产业化资金缺口无法及时实现产业化。丹东银行业务骨干在摸排企业需求中,敏锐捕捉到这一关键痛点,量身定制融资方案,以最快速度为其批复贷款。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提高服务质量,让利实体经济。以流程革新加速资金供给,提升金融服务效能。优化授信业务放款审核时效,锚定普惠金融、科创企业、绿色经济、养老服务、数字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通过重塑放款流程、强化资源倾斜,构建高效放款机制,将普惠信贷业务平均放款时间缩短至1周,以“金融加速度”助推实体经济“加速跑”。

  运用数字化工具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搭建客户分层管理体系,针对普惠客户群推行“一户一策”利率定价机制,将年度新增投放平均执行利率压降至5.16%,并有序下调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利率,精准压降融资成本。通过利率市场化精准调控,让金融“温度”传递至小微企业,为稳经济、保民生筑牢金融支撑。2025年上半年为116户存量客户调整利率,让利4000万元。

  构建特色化信贷产品矩阵,创新金融产品供给。积极研发“丹e贷”“科创贷”“绿悦贷”等专属产品,以差异化产品设计,覆盖本地区多元融资场景,构建起适配丹东本地产业生态的融资服务体系,为丹东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

  厚植人民情怀,让金融服务浸润市井烟火

  在广袤的辽东大地上,丹东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贴近基层、贴近民生的“毛细血管”,始终跳动着“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脉搏。

  丹东银行扎根一方热土,服务一方百姓,将“人民性”这一宏大命题,转化为田间地头的便捷服务、小微企业的及时雨滴、社区邻里的安心守护。丹东银行始终坚持把服务市民、服务民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市民银行”的责任担当。

  在医保社保等“金保工程”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延伸开展10余项民生服务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卡205万张,实现社会保障卡医保功能、金融功能对全市人口的全覆盖。

  搭建可实现社保医保签约、缴纳交警罚款、缴纳物业维修基金、社保工资代发等多项业务的民生服务网络。2025年,丹东银行与丹东市人社局合建的社银一体化网点正式启动,6家社银合作便民服务网点正式挂牌成立,部分社保业务在银行网点可直接办理,进一步强化社保领域的服务能力。

  在线上服务方面,丹东银行开通“远程视频银行”,将线下网点搬到线上,打破地域限制,为老年客户群体、残障人士、偏远农村客户、外地乃至海外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特殊时刻的担当,更显金融温度。丹东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在民生、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累计捐款400多万元。一张张社会责任清单,写满了地方大行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的温情故事。

  始终将群众诉求响应作为优化服务的核心环节,通过接诉即办、有效沟通、专人跟进等工作方式,对客户投诉和丹东市12345热线平台诉求办理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2025年上半年,丹东银行在全市39家市直承办单位诉求办理中,获得“按时反馈率”100%、“有效回访率”100%、“按时办结率”100%、“有效诉求满意率”100%四项满分成绩,名列前茅。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当下,地方银行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与人民性的探索,既遵循着“国之大者”的指引方向,又满载着市井街坊的烟火期盼。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丹东银行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主要领导对丹东银行的各项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丹东银行党建和经营工作新局面。

  (丹东银行党委)

(责编:田旭)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