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学习时报·综合报道 >> 正文
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孙迁国     2025-10-08 09:36
字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山东省高唐县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以移风易俗为切入口,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效,让现代文明新风扎根乡村、浸润民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以文化人,以优秀乡村文化涵养乡风文明。文明乡风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引领。高唐县充分发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等文化品牌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书画、楹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一批农村文艺骨干带头创作,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楹联诗句,悬挂于农家门庭,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流动课堂”。全县组建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年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上千场次。群众自编自演移风易俗主题剧目,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乡村道德水平。

  着力构建“孝德+”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一批美德信用主题公园、孝善广场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孝善社区”“长寿之村”等评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文化如春雨,润物无声,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移风易俗关键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高唐县通过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树立榜样,有效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全县实现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组织全覆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婚丧嫁娶等事宜作出明确规范,建立“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回访”全流程管理机制。2025年以来,已成功引导群众节俭办理婚丧事宜数百起,聘金礼金平均降幅显著,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

  积极推广“乡村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等激励机制,将遵守村规民约的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兑换的积分,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评议者、执行者、受益者。同时,培育“公益红娘”“文明迎亲”等志愿服务队伍,将新风尚融入温馨服务,深受青年群众欢迎。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进行。培育文明乡风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制度保障。高唐县注重顶层设计、系统施策,聚焦婚俗改革等重点领域,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强化监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进行。

  系统实施婚俗改革“五大行动”,成立县级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整合法律、社工、志愿者等力量,为群众提供婚姻辅导、纠纷调解等服务,2025年以来成功化解婚姻纠纷数百例,有效培育了健康文明的婚恋观。

  创新设立“婚事新办点”,在传统节日组织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仪式,增强婚姻登记的庄重感和仪式感。推出“幸福巴士”等便民服务,替代豪华婚车,既保留喜庆氛围,又杜绝铺张浪费。支持各村建设“新风礼堂”,制定“文明菜单”,规范婚庆市场和殡葬服务。通过政府和群众同向发力,形成了革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山东省高唐县委书记)

(责编:田旭)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