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春的渝东南,气候暖乎乎的,让人神清气爽,非常舒服。车行在湘渝黔交界的乌江畔,被满山的红叶醉了一回又一回。放眼望去,层层梯田、奇峰异石,漫步在这百里画廊中,一步一景,仿佛行走在梦的世界里。一座座土楼、一个个山寨,点缀在绵延的武陵山脉间,美不胜收,土家族、苗族原住民一代一代生活在这美丽的风景里,真是让人羡慕不已。这里的美,需要你一层一层地揭开面纱,用心灵来感受,去体验。 我与酉阳的缘分还要回溯到近2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几位从酉阳来北京出差的同志,闲聊中知道了一些酉阳的自然情况。说实话,由于自己见识不广,在他们介绍前,对酉阳是一无所知,甚至都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地方。酉阳地处深山区,以前这里交通闭塞,公路、铁路都不通,人们出来只能走水路;经济比较落后,全县几乎没有工业项目,当地政府财政常年靠上级转移支付,老百姓祖祖辈辈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当时新任的领导如芒刺在背,倍感压力,发动全县机关干部动起来、走出去,见世面、找机会。一支支求变、求发展的酉阳干部小分队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封闭,他们请专家、请老师,想办法、出点子,寻求发展的新路子。 在跟酉阳的几位同志聊天中,能看出他们着急又想干事的心情。在他们提到酉阳也有个桃花源时,我便产生了兴趣。当我追问这个话题时,他们又略显不太自信,连忙向我解释说,陶渊明《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原文,描述的与我们当地一处自然景象和地形地貌及人文习俗非常接近,当地有些人甚至身临其境朗诵原文比对实景,几乎如出一辙。在那个争名胜争名人的年代,桃花源这么好的资源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据说当时向上级申报的就有好几个地方,酉阳与它们相比,无论是名气还是传说都不占上风,这几位同志不太自信也是正常的。我和他们一边聊天一边思考着桃花源,脑中突然闪出了句词“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这样既规避了与其他地方去相争的尴尬,又能将酉阳的这处桃花源定了位。这句话妙就妙在,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在哪里得由每个人自己去断定,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我随即把这个想法告诉酉阳的这几位同志,问他们敢不敢回去把这句话用上来推介酉阳,让全国乃至世界都知道有个美丽酉阳,酉阳有个桃花源。酉阳的同志,听我这么一说,两眼放光,茅塞顿开,马上就兴奋了起来,似乎一下子有了底气。后来,酉阳大力发展文旅事业,打造了桃花源景区,吸引四面八方游客来沉浸式地感受陶渊明笔下真实的《桃花源记》。他们还约我以“桃花源”为主题创作了一首歌,起初,我的歌词是这样写的:“百里乌江绕青山,渔舟依依小桥边,武陵酉水传古韵,身在其中好似那活神仙。花红柳绿彩蝶飞,风柔雨细雾缠绵,百鸟齐鸣唱和弦,耳畔又有一曲欢乐的泉。又到春天,梦见了桃花源,看着花开花谢,任花瓣飘逸,缤纷的色彩,多情的花海,你的美早已印在了我心里。又见到你,来到这桃花源,我们载歌载舞,让心情陶醉,美妙的歌声,激情的舞步,我的心在这片桃园里自由放飞。”著名作曲家王黎光为这首以《桃花源》命名的歌谱了曲,受到了不少听众青睐,很好地提升了酉阳的知名度。再后来,酉阳还恢复了酉州古城风貌,不光让当地的老百姓留住了乡愁,还让游客领略到了土家族和苗族的人文风情,让当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传承下来。小小的酉阳从开始的无人问津,逐渐成了不少人旅游攻略的必去之地。酉阳尝到了发展文旅事业的甜头,文旅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发展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酉阳的桃花源已全面开花,花开四季,花开世界。这里不光被纳入重庆的大旅游圈,还链接上了周边的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贵州铜仁的大旅游圈,每天要接待几万甚至十几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心中的那个桃花源也已经留在了酉阳。 (责编:田旭)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