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中心 理论网评 学习评论 学术空间 学员天地 党校通讯 智库荐言 理论讲堂 学习强国
首页 >> 学术空间 >> 正文
直奔问题去 为党献良策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马识途 文雅 田慧    2023-07-07 08:06:00 

  北京市委党校一分校自2019年开始,在处级副职公务员任职培训(以下简称副处培训)中探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研修报告教学活动,将其作为主体班培训的重要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抓手,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的重要载体。

  学以致用,育才与献策共进。研修报告教学活动把“开展调查研究—撰写研修报告—结业考核答辩—市情论坛分享”作为主线贯穿培训全过程,引导学员用心学习、深入研究,着力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

  历经4年19期培训班的摸索和调整,逐渐形成导向明确、协同紧密的七个环节。一是布置前置。在培训通知中要求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和重点关切,提前思考酝酿主题和意向。二是提升认识。开班当天,专题宣讲、全面动员,强化撰写研修报告的主动意识。三是搭建团队。按照岗位相近、研究意向相投原则,引导学员自主建立4—6人小组。四是选题指导。聘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室相关专家对研修报告选题和框架进行分类指导。五是调研与撰写。各小组按照专家建议调整选题,通过充分的实地调研、深刻的文献分析,形成报告初稿。六是全程指导。坚持重要节点指导与日常灵活指导相结合。报告撰写期间,各小组通过线上研讨等方式与指导专家实时沟通。初稿形成后,指导老师重点围绕报告的理论水平、调查研究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提出中肯建议。七是答辩与论坛。报告经斟酌修改后,以分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同时开展市情论坛,通过优秀代表的分享交流,进一步碰撞思想、升华认识。

  直面问题,“实”“真”调研。只有直面问题的亲身调查,才能察真情、出实策。一分校始终要求学员践行“深、实、细、准、效”调研五字诀,聚焦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

  强调“实”调查。坚持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从严把研修报告选题入手,要求选题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倡以小切口反映大问题。经过集体研讨、一对一指导,学员的选题立意既“顶天”又“立地”,确定了包括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依法行政、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为重要选题。坚持以精准调查引领精细研究,要求学员围绕选题精选调研对象,牢牢掌握调研的主动权,以研修小组为单位沉到一线、扑下身子。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社区物业、企业场站等发现问题、验证问题、剖析情况,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也入基层。

  推动“真”研究。注重调与研有机结合,着力避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的现象。引导学员通过问需于民,摸清政策执行中的梗阻和障碍;通过问计于民,想明白畅通政策落实的办法和路径。注重以评促研,对学员研修报告进行严格考评,成立包括专家指导老师、市委组织部公务员二处和一分校相关领导等组成的综合考评小组,实施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过程评估聚焦具体表现,重点考量分析问题能力、答辩应对能力等;结果评估聚焦成果质量,重点考量选题的现实针对性、调研的实效性、对策的可操作性等。

  成果导向,机制保障。调查研究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问,最终是为科学决策服务的。4年来,副处班学员研修成果的转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10篇报告获得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批示率持续提升,尤其2022年达到67%。同时,还有34篇报告发表于《北京调研》,在为党献策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优化全过程机制。健全精准选题机制,紧靠市委党校年度选题、月度热点,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研究室意见,把调研最充分、最靠近决策需求的研修报告筛选出来,编辑转化为决策咨询报告。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坚持部门联动、整体推进,在学员研修报告周期内,教学、培训、科研等部门充分发挥协作合力,做好七个环节的组织工作,实现督促引导到位,服务支持给力,答疑释惑及时。

  畅通决策咨询渠道。外向借力,与市委市政府研究室、市委改革办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聘请熟知中心工作的领导干部分阶段分类指导学员研修报告,积极推介优秀成果。向内发力,用好市委党校智库平台,定期开展决策咨询研讨会,把优秀学员研修成果报送《党校智库建议》刊发,进一步提升决策咨询影响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一分校)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理论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理论网
 
最新更新
重点理论网站推荐
 
媒体矩阵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邮政编码: 100089
电话: 010-68929789 / 68928700
传真: 010-68928700
新闻信息许可:1012011002 | 京ICP备12002119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48号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922463 18810875821
Copyright © 200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  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