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是党的宝贵家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办好党校不只是党校的责任,也是全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委严格履行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补短板、强弱项,高标准建成市委党校新校,全面优化办学条件,助力党校建设实现跨越式提升。
聚焦硬件提升强基础。基础设施是党校办学之基。针对党校设施陈旧、场地狭小、功能不全等问题,聊城市委强化责任担当,坚持高标准定位,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提质扩容。2022年,在财政支出压力大的情况下,市财政投资8.9亿元,重点保障党校建设。新校占地174亩,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7万平方米增加到12.9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700人上课、就餐,600人住宿,大报告厅可容纳1100人。原来市管干部轮训需要多轮才能完成,现在一轮或两轮就能完成全覆盖,有效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培训需求。二是信息赋能。着眼于现代化教学模式,投资4000余万元完成全光网、智慧平台等系统建设。设置融媒体演播、应急演练、精品课录播等多功能教室18间,并配备视频会议终端,满足多元化教学科研需要。三是集约资源。市财政投资6.1亿元,同步建成市图书馆、党史馆、档案馆等,与市委党校紧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叠加,充分保障党校办学需要。
聚焦文化铸魂强内涵。加强文化建设,将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赋予校园绿化美化过程中,全方位改善教学环境。一是突出红色基调。建设3000平方米的“镜心湖”,设有“寻踪舫”,展现红船精神。设置文化长廊、文化墙等,在楼体内设置147个电子班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二十大精神、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校办学原则、英模人物事迹等,擦亮党校姓党底色。二是强化红色体验。建成占地35亩,涵盖“党在我心”“建党精神”“星火历程”等主题的红色体验园,集党性教育、体育锻炼等多功能于一体,为学员打造身临其境的“室外课堂”。三是弘扬优良传统。建设437平方米的校史馆,展现一代代党校人不懈奋斗的心路历程,弘扬党校优良传统。通过系统性打造,让学员走进党校门便深刻感悟到“室内是讲堂、室外是现场”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聚焦管理升级强机制。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党校新校运行管理工作,提出适应新时代办学治校需求,推动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化。一是创新模式增活力。采取“购买服务+市场运营”方式,由市财政出资购买服务,在保障办学前提下,服务市委中心工作,承接公务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市国有资产公司负责综合运营服务,市委党校负责引进全国、全省知名企业和一流团队,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节约行政成本,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健全机制保质量。完善工作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服务项目综合评价机制,对新校运行管理进行全过程巡检,从征询意见到梳理问题、整改提升、信息反馈形成工作闭环,确保服务质量。三是数字管控促提升。秉持绿色校园理念,引用建筑设备能耗监测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降低能耗,打造低碳、环保、节约型校园。
(作者系山东省聊城市委党校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
(责编:常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