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
学习时报社主办
理论视点 学习评论
|
思想理论
|
党的建设
|
民主法治
|
党史国史
|
经济社会
|
领导论苑
|
高端智库 读书治学
|
文化教育
|
生态文明
|
学习文苑
|
当代世界
|
科技前沿
|
文史参阅
|
首页 >> 学习时报·特别专题 >> 正文
弘扬核工业优良传统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董海鹏     2025-05-05 08:24
字体:

  当前,党中央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在全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是我们党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核工业因党而生、跟党创业、向党而兴。回顾我国核工业70年的发展历程,对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在第一次创业时期,核工业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泽东关于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一系列指示,以原子能工业建设和“两弹一艇”研制为中心加强党建工作,把国家安危和原子能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带领核工业全体党员和职工战胜了创建初期物资严重匮乏、科研生产条件简陋、生活环境恶劣的困难,渡过苏联毁约停援和三年困难时期难关,排除“文革”干扰,成功研制“两弹一艇”,建立起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确立了我国核大国地位。

  在第二次创业时期,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核工业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一系列重要指示,从国家利益出发,在保障军用的前提下,把重点转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带领广大职工投入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与此同时,在保军方面完成了中子弹研制,进行核武器小型化攻关,实现核动力升级换代等重要工作,并在核电、核燃料、同位素、核技术应用等领域有所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核工业实现了保军转民以来的历史性转折,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新时代核工业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以“抓落实”践行“讲政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面对诸多“卡脖子”难题,在重大工程现场、重点科研一线、茫茫戈壁荒原,安下心、扎下根,传承老一辈核工业人的优良传统,锲而不舍、彻夜攻关,为核工业强国建设持续注入新动能。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核工业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源头之一,具有天然的红色基因,“两弹一星”精神贯穿我国核工业整个发展历程。为挺直民族脊梁,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奇迹,也将“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中国大地上。“以身许国”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受命于危难之际”是他们的责任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他们共同的秉性,“东方巨响”是他们一代人的辉煌荣光。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核技术始终是世界科技竞争的核心焦点之一,是战略必争领域。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凸显,我国核工业发展任务繁重、时不我待,要完成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就必须更加重视精神作用的发挥,大力弘扬伟大精神。新时代核工业人将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科技强核、人才强企各项工作中。在干部人才选用育留体系中强调政治标准,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强化“四史”、核工业发展历程及“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用感人故事和伟大精神感召、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用党领导中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尤其是“两弹一艇”研制攻关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和规律,启发、指引科研人员尤其是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以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我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底气。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核工业“两弹一艇”的研制过程,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鲜明体现。原子弹研制中的“草原大会战”、氢弹原理突破中的“群众大讨论”等,都充分显示了群策群力集体攻关的威力。党组织尊重群众创造精神,鼓励青年科学家、技术人员平等民主讨论,多路探索、优选技术路线、集中力量攻关。领导、专家、技术工人紧密结合,理论、设计、实验紧密结合,围绕核心目标,无数次设想和辩论,努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核工业大多数单位地处深山老林、荒漠戈壁,自然环境、工作生活条件都很差。党员领导干部尽最大努力保障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生活。221基地第一批新房建成后,李觉将军下了一道命令:“把新建的房子让给科技人员,干部一律住帐篷。”他自己带头住进帐篷里,用木箱子办公。

  在调整转民初期,核工业多数企事业单位出现困难,有的甚至一度陷入困境,广大党员干部带领职工毅然踏上转民的道路。有的领导干部走南闯北去寻找转民项目;有的为了试制民用产品夜以继日,倒在工作岗位上;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主动放弃沿海、民营企业或条件待遇更优越的地方、单位的邀请,拿着和普通职工一样的低工资,坚持留下来和大家共同奋斗,一起渡过难关。202厂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维持生产运转,干部数月主动放弃领全额工资,每月只拿200元生活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职工,支撑企业摆脱困境、走向振兴。

  进入新时代,中国核工业迎来“两弹一艇”以来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核科技工业能力体系建设的关键期、产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当年的“两弹一星”功勋成为新时代核工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导师”,激励新时代核工业人用实际行动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涌现出为工程建设三推婚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成千上万核工业人舍小家为大家、扎根一线、无私奉献,再现了“两弹一星”时期的精气神。在重大项目现场开展“大会战”,保持“7×24小时”高强度密集攻关,“委员进支部”“党员进班组”“问题不过夜、24小时响应”“有事儿找书记、找党员”深入人心。开创党建协同促创新协同的产学研用新模式,在同一面党旗下,集中优势力量、强化开放协同,构建起跨产业链、跨所有制、跨单位的“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工作体系,被誉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良好实践。在联合攻关中,高校教授直接把实验室搬到车间,带队研发,亲自动手做机械加工,说出了一句感人至深的话,“关键时刻,党员就得冲上去,哪里还分教授还是工人”。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党建促专项”这根红色纽带牵引下,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和投身重大科技专项,克服重重困难,高质量完成承担的任务。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我国核工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是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核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核工业优良传统,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建设核工业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作风保障。

  (作者系中核集团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

(责编:田旭)

【版权声明】凡来源学习时报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学习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