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考察时强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是教育界普遍关注、长期深耕的重点领域。“心灵健康”内涵较之于心理健康更为深刻和丰富,它既要求青少年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同时对青少年在理想信念、意志品质、德行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思政课”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在传播知识、传授美德、激发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打造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大思政课”是涵养青少年“心灵健康”的最佳选择。 从树立理想到坚定信念,以红色基因传承之“大情怀”成就时代青年之“大作为” 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嘱托,“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我们进一步阐明了青少年“心灵健康”的核心内涵,要将“大思政课”的立足点着力于涵养青少年“心灵健康”,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找到奋斗航标。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思政课作为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阵地、主渠道,结合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讲授基本理论、深入阐释内涵要求、有效拓展思辨广度,引导青少年树立家国意识、筑牢思想根基;坚持立心铸魂,提升青少年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气质。充分运用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这一丰厚资源,讲清讲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伟大变革,引导青少年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梦想,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涵养积极向上、接续奋斗的心灵品质。结合“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发展性,避免老生常谈和因循守旧,既注重史论结合、又突出史实贯通。通过带有强大时代感的思政教育,促进青少年成长为心中有信、眼中有光、肩上有责、脚下有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背上书包到走向社会,以心灵成长全程之“大视角”构建思政教育之“大格局” 青少年心灵成长具有过程性、接续性、长期性。促进心灵健康非一日之功,必须充分了解并尊重青少年认知水平、阶段特点和发展规律,构建一套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贯穿大中小幼全学段的课程体系,才能让思政课在涵养“心灵健康”过程中更加“懂孩子”“会成长”“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积极发挥思政课在青少年心灵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个“道理”要讲得准、讲得全、讲得透、讲得精。坚持从情感切入到问题导向,坚持从直观感知到理论阐释,坚持由易到难、由表入里,坚持循序渐进、层层渐深,避免内容简单重复或“碎片化”产生学习倦怠。幼小学段思政课重在启蒙、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重在参与活动和学习榜样;中学学段思政课重在体悟、重在将书本知识内化于心,重在提升素养和激发斗志;大学学段思政课重在运用、重在对行为选择的价值引领,重在融入社会和担当责任。 不同于其他专业科目,思政课是真正融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价值引导为一体的“心灵学科”,因此,要基于青少年心灵成长视角,不断构建完善思政教育“大格局”,逐步弥合大中小学幼各教育阶段存在的天然阻碍和跨度,不断实现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标。 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假期,以多方共建之“大平台”培育扎根实践之“大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要求思政课必须融入生活、融入实践,调动多方资源,汇聚合力、构建平台、拓宽视野。 真正实现与青少年“心灵健康”成长同频共振的预期目标,要注重氛围营造和文化浸润。充分挖掘城市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让思政课走出校园,构建全媒体交互教育的创新格局,发挥全媒体综合效能,创造思政育人的媒介环境和传播生态,顺应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及青少年参与网络活动的现实情况,推出一系列“短、平、快”的思政微课、微视频;探索“心灵成长+研学体验”模式,科学设计研学旅行路线、成立专业课程研究团队,做好研学旅行系统课程,带领青少年走进红色纪念展馆,走近英雄人物故事,不断提升对城市文化内涵的体验感和学习获得感,让思政课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依托社区课后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扩大志愿服务队伍中思政专业人士的比例,鼓励社区整合区域红色资源,特别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史实、英雄人物,形成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进一步发挥社会课堂沉浸体验感强的优势。 (作者系沈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编:常滨海)
【版权声明】凡来源理论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中央党校报刊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在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时请注明来源为理论网。
|
最新更新
|
|